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公益资讯 > 正文
   
 
中国霾是中性的比伦敦雾安全?你们误会洋专家了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6-11-23 10:39  来源:果壳网
 
 

  老乡们,洋专家是来帮我们的,你们误伤友军了!

  作者:大脸撑在小胸上

  11月18日,@澎湃新闻 发了一篇报道《国际科研团队:中国霾是中性的,与当年伦敦夺命大雾成分不同》。

  下面评论,要么冷嘲热讽,要么开骂外国专家洗地,高赞评论惨不忍睹。

  盛况空前,感兴趣的请亲自去感受一下。

  我急死了!急得大喊——

  老乡们,洋专家是来帮我们的,你们误伤友军了!

  老乡们请听我解释:

  报道到底在说啥?

  报道里的这项科研成果主要有两方面内容:

  一是说,伦敦雾霾中大多是10微米尺寸的较大颗粒,而中国霾则是尺寸小得多的纳米颗粒。

  这怎么理解呢?

  就是说,伦敦雾霾里大部分是PM10;而中国霾里是纳米级,就差不多得是PM0.1了,比PM2.5更小。

  PM2.5有多小?

  大家都知道,PM越小,穿透能力就越强。

  PM10是可吸入颗粒物,能进到鼻腔和咽喉,但可以随着痰涕排出;PM2.5是细颗粒物,能深入到肺泡,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而PM0.1是超细颗粒物,可以进入到肺泡、血液和神经系统。

  这明显在说中国霾的健康损害更大啊,怎么就洗地了?

  二是说,伦敦雾霾是酸性,中国霾是中性。

  这又怎么理解呢?

  就是说,伦敦雾霾主要来自于燃煤排放,有很多硫化物,所以是酸性的。

  而中国霾的成分很复杂,除了燃煤和发电厂排放出的硫化物,还有汽车尾气和工业排放的氮氧化物。同时它的反应过程也更复杂,除了一次排放,还有这些一次排放物之间又互相作用,产生了二次污染物。

  由于有了二次反应,所以它更多是中性污染物——请注意这里的“中性”,是相对于酸碱而言的中性,而不是相对于褒贬而言的中性。

  这表明:中国对霾的治理会更困难。像伦敦那样,雾霾成分比较单一,控制起来相对容易;而像中国这种源头多、成分杂的,在控制时就会按下葫芦起了瓢,东墙塌完西墙塌,治理起来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这是在替官员洗地吗?

  恰恰相反,如果官员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至少不会一拍脑袋说什么2017年治不好雾霾就提头来见吧。

  另外,伦敦1952年的那一场雾——其实也就是雾霾,只是当时还没有认识到——之所以被称为“杀人雾”,因为它5天死了4000人,事后估计可能上万。这说明它具有急毒性,正如这项研究报告中所说,它是强酸性的。

  1952年伦敦杀人雾

  而中国霾,因为有复杂的二次反应,而表现出中性——但这并不代表中国霾的毒性更小,虽然还没有发生一夜之间夺人性命的惨剧,但它所含的更小的颗粒、上面所吸附的更复杂的成分,将对人体造成持续的、深入的、综合的健康损伤,这很可能是更严重、波及更广的健康代价。

  老乡们看到了吧?仔细解读起来就是两点:

  一是中国霾颗粒更微小、成分更复杂,这表明对人体的伤害更大;

  二是中国霾的源头更多、反应过程更复杂,这表明治理前景更不容乐观。

  你们大骂人家“洗地”,就说你们骂错没?就说人冤不冤?

  幸亏人外国科学家也不上中国微博。

  怎样报道才更好?

  还要补充一点:

  就我个人而言,我很希望媒体向大众多介绍科研成果,这是好事,但我反对不加任何科普解释的生硬介绍。

  就像这次,骂人的固然蠢,可话说回来,如果文中说清楚了“纳米颗粒”“中性成分”是什么意思,再解释一下怎样理解科研成果的社会意义,我想也不至于造成这么严重的误解、一边倒的叫骂。

  在报道类似科研成果时,媒体是否具有更多责任,来帮助绝大部分的外行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其含义?

  而从技术角度,我们不能要求一个全知全能的大百科型记者,但希望记者在涉及专业报道时,适当请专业人士把把关、做做背景知识科普,这应该也不是太难的事吧。

 
 
 
责任编辑:
郑荣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中国,性的,伦敦,安全,你们,误会,专家,老乡,专家,我们,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