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公益资讯 > 正文
   
 
网络公益呼唤监管新机制(图)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7-01-25 10:27  来源:天阅网综合整理
 
 

  互联网的双向互动与反馈机制,有助于“阳光公益”的真正实现,但也必然要面对合法合规的考验。公众的热情与善意需要呵护,建立应对新变化的新机制迫在眉睫

  在刚刚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一项数据格外引人注目:截至2016年12月,有32.5%的中国网民通过互联网进行过慈善行为,用户规模达到2.38亿。常言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募捐、公益众筹、社交圈筹款等公益新模式,让玫瑰是什么、送给谁、怎么送等一系列问题的答案,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用户对网络公益为什么充满热情?从技术上来看,便捷的支付渠道,让“一斤猪肉”“一只小鸡”之类的小额捐赠成为可能,降低了公益捐助的门槛。来自腾讯的数据显示,在腾讯公益平台上,每个网民的平均捐助金额不到10元。小额多频次,也意味着公益组织善款来源的去中心化,降低了其受到大捐赠人意志裹挟的风险,筹资风险也会因此降低。

  更重要的是,互联网的双向互动与反馈机制,有助于“阳光公益”的真正实现。在机制上,网络公益对项目质量和信息披露有比较高的要求,同时可以借助技术手段,将这些信息通过推送消息、私信、邮件等方式,不断告知捐助过相关项目的用户。因此,公益组织为了给募捐者激励,必须及时沟通与反馈,还要面对用户对包括项目设计、预算数额等进行的“挑刺”,从而提升项目执行能力。

  不过,技术与机制并不是网络公益蒸蒸日上的全部因素。一方面,从“免费午餐”到“冰桶挑战”筹款,一系列运用筹资新模式的公益活动的成功,展现出移动互联网在传播方面的优势,社交网络的发达也让公益项目能够借助社交传播,获得更多触达用户的渠道,“全民公益”的氛围正在形成。另一方面,网络公益的便捷和“碎片化”,也带来了公益项目的多元化,从扶贫、医疗、教育等传统公益项目,到环保、文化、艺术、农业等新型公益项目,公众有了更多的捐助选择,更能吸引不同群体参与到慈善捐助。

  海量用户的参与,在为公益行业带来直接的金钱的同时,也使公益形式进一步丰富起来。拿支付宝近期“换五福”活动中的给好友的蚂蚁森林浇水来说,其实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用户用流量和注意力交换了企业捐出的公益资源。与此同时,公众的角色也不再是单纯的捐助人,他们可以与公益组织分工合作,成为公益项目的发起人和执行人,而公益组织则负责进行募款、监督执行和资金监管,从而促进网络公益形式的进一步创新。

  不过,硬币总有两面。正如此前罗尔为白血病女儿微信筹款引发一场风波一样,网络公益也必然要面对合法合规的考验。谁有资格发起筹款?网络募捐的真实性如何验证?对没有发布资质的捐款信息,社交网络平台如何管理?这些,都是眼下网络公益必须面对的问题。毕竟,公众的热情与善意需要呵护,建立应对新变化的新机制迫在眉睫。

 
 
 
责任编辑:
红叶先生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网络,公益,呼唤,监管,新机制,互联网,双向,互动,反馈,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储小康:继续加大对公益事业支持力度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周迎春督查双清区社会公益宣传阵地建设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