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公益资讯 > 正文
   
 
50多岁的公益“雷锋”王玉海“报恩”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7-01-27 11:56  来源:宁夏日报
 
 

  1月24日中午,销售完当天采摘的温棚蔬菜,马梅芳在手机微信群里约村里的姐妹们晚上去幸福院唱卡拉OK。

  “唱歌跳舞,读书健身,俺们的文化生活跟城里人一个样。”马梅芳笑盈盈地说。

  马梅芳是贺兰县金贵镇银河村村民。银河村回、汉群众杂居,全村总人口3200多人。这些年,通过种植温棚蔬菜,人均年收入1.46万元。但与生活上的富足形成反差的是,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单调,文化基础设施薄弱。

  “白天忙农活,晚上听狗叫,过年麻将当家。”这是几年前这里文化生活缺失的写照。

  “如今,村民幸福指数攀升,离不开50多岁的公益‘雷锋’王玉海的倾情付出。”村干部张淑萍说。

  2012年,上世纪80年代离村的回族农民王玉海荣归故里。他批发过蔬菜、水果,办过机砖场,后来成为承揽建筑工程的老板。

  目睹乡亲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王玉海回村后自掏腰包栽种绿化树,整修村道,并投资140万元建设幸福院、小公园。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幸福院里,安放着健身、娱乐设备,还有数千册图书。小公园里果树环抱,亭台楼阁,村民在这里健身、娱乐、吹拉弹唱。此外,他还在村里办起了“老饭桌”,为本村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质优价廉的可口饭菜。

  “他疼俺们,是报恩。”被王玉海接到幸福院管吃、管住,无偿供养的汉族五保户寇平生红着眼圈说。

  王玉海9岁时母亲病故,家里7个兄弟姊妹,靠父亲一人养活,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当时村民虽然日子过得都很拮据,但是时常你一餐、我一衣,送粮送物接济王玉海一家人。

  “从小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没有当年乡亲们的帮助,俺不会有今天。”致富后的王玉海忘不了雪中送炭的乡里乡亲。

  “建起幸福院,村民精神面貌大变。打麻将的人少了,学文化、想法子致富的人多了。”村党支部书记马振锋话语中充满了喜悦。

  记者走进幸福院,孩子们篮球赛事正酣,10多位村民在书屋里入迷地翻看书籍。

  “道德主题实践活动,科普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从年头到年末,幸福院里的活动排得满满的。”马振锋介绍。

  最近,如何让全村300多名老人安享晚年,成了王玉海最关心的事。由他出资100多万元建设的银河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已初露芳容。以开展老年人日间照料为载体,打造“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正在王玉海的心中酝酿。

  “俺盼望日间照料中心早日开张,让村里的老人们颐养天年、幸福长寿。”这是全国优秀敬老志愿者、最美银川人王玉海的新年愿望。(记者 沙新 连小芳 高菲)

 
 
 
责任编辑:
郑荣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多岁,公益,雷锋,王玉海,报恩,1月,24日,中午,售完,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