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公益资讯 > 正文
   
 
常州毒地案败诉:公益组织将公开募捐189万 个人限捐2元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7-02-05 10:3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常州2月5日消息(记者肖源)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去年4月,中国之声曾经密集关注了“常州毒地”事件。常州外国语学校自2015年9月份搬到新校址后,数百名学生因为环境污染,出现了各种不适症状。有家长发现,学校北部面积约26.2公顷的土地,曾经先后被三家化工企业占用。

  2016年5月,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这两家环保公益组织,就该事件起诉了三家污染企业,要求对方消除污染土地对周围环境的风险,承担修复费用,赔礼道歉,并要求三家企业承担相关的诉讼成本。上月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驳回了两家公益组织的诉讼请求。

  根据判决,两家公益组织除了吃下败诉结果,还不得不承担高达189万元的诉讼费用。目前,两家原告表示将会提起上诉,至于巨额诉讼费用将通过公开募捐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募集。

  常州中院认为,由于常州市新北区政府已于涉案地块依法开展环境污染损害修复工作,环境污染风险已得到有效控制,并且后续的环境污染检测、环境修复工作仍然正在实施,原告方提起本案公益诉讼维护社会环境公共利益的诉讼目的已在逐步实现。因此,对两公益组织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案件受理费189万余元由两公益组织共同承担。

  据称,这是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以来,社会公益组织提请环保公益诉讼首起败诉案件。对于这个判决结果,自然之友环境公益诉讼项目负责人葛枫表示,完全没有料到。“我们的事实和法律依据都比较充分,败诉是之前我没有预料到的。正在处理不能作为免除主体责任的理由,即使处理完这里的修复费用也应由责任主体来承担。”

  另一原告——中国绿发会副秘书长马勇表示,无法理解为什么会输了这场公益官司。“在此判决中可以看到非常矛盾的地方,法院对三个被告的违法事实做了确认,判决书明确写道三被告在生产经营期间,对涉案地块土壤及地下水造成污染。每个企业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面积法院都进行了确认。裁判文书中突出的一点是公益诉讼属性得到法院认可,所以案件污染事实是确认的,但后来得出的结论,不让三个被告来承担修复治理的法律责任,对此非常不能理解。”

  对此,法院在判决书中如此表述:驳回原告诉求,符合环保部规定,以及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规定中称,由于历史等原因确实不能确定造成污染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被污染的土壤或者地下水,由有关人民政府依法负责修复和治理。该单位享有的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的,由土地使用权受让人负责修复和治理,但不得免除当事人的污染防治责任。

  具体到本案中涉案地块因为承载化工产品生产而产生的环境污染,开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土壤污染现状历经长期发展过程,且生产企业历经多次复杂变迁,污染是数十年来化工生产积累叠加造成的,无法确定各个阶段生产企业各自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而涉案地块早在2009年便由常州市新北国土储备中心协议收储,并实际交付。当地政府在本案的诉讼开始之前就对涉案的污染地块实施应急处置,并且正在组织开展相应的环境修复,涉案地块对外界环境的威胁已经得到初步控制。因而,不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周珂认为,这其中有值得商榷之处。“政府把该地通过‘有偿’的方式收储,但‘有偿’里是否包含治理费用?如果没有,治理成本将来要由谁承担?难道要由纳税人来负担吗?用商业运作的模式规避环境治理成本,以后治理的成本转嫁到哪里?这些都是问题。”

  至于判决书中的另一个观点,法院认为原告诉讼目的已经在“逐步实现”。中国绿发会副秘书长马勇认为,这违背环保法律法规的立法精神。“什么叫做逐步实现?法律规定提起公益诉讼,要么让被告消除风险,要么让他进行治理修复。而不是在逐步实现两个原告的目的。逐步实现的时间段是多长时间?两年?十年?还是一个世纪?”

  周珂教授也不认同“逐步实现”这一说法。“逐步实现并不是一个事实,第一,不是法律的事实,第二,不是法律概念,比如在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上有很多种,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所有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规定非常清楚,但没有“逐步实现”一说,这不是法定责任承担形式。”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判决尚未生效,不便接受采访。

  中国绿发会和自然之友两家公益组织均表示,正在积极准备上诉。对于一审判决要求两家原告支付的189万元的案件受理费用,自然之友环境公益诉讼项目负责人葛枫认为,这样的做法,有失妥当。环保组织为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进行公益诉讼,如果承担付出巨额案件受理费风险,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会有几家环保公益组织愿意去做这样的事情?

  中国绿发会则表示,即将向社会公众公开募捐这笔案件受理费,个人限捐两块钱。中国绿发会副秘书长马勇表示,“我们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最大的基础是公众支持,我们发起募捐,限制每人捐款两块钱是想让更多的人关注我们的环境,只有发动公众,关注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才能取得根本改变。”

 
 
 
责任编辑:
郑荣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常州,毒地案,败诉,公益,组织,公开,募捐,189万,个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