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
金羊网记者 化麦子
近年来,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获得了社会普遍关注,其中让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系统获得优质教育的“融合教育”理念更是频频被提及。
近日,广东公益组织广州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下称“扬爱”)发布了一份调研报告,调研显示,超八成特殊儿童家长认为,普通学校缺乏特教专业师资,不少特殊儿童在校被边缘化。“融合教育”要在中国全面推开究竟面临何种困境?学校和师资都准备好了吗?
现状 逾两万特殊儿童随班就读
“融合教育”早已成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大趋势。很多人认为特殊孩子“最好的”去处是特殊学校,而扬爱理事戴榕则介绍,美国97%的特殊儿童都在普通学校就读,只有极重度的特殊儿童才会选择特殊学校学习。
今年广东省“两会”也有不少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注意到了这一现象。民进广东省委会一份关于加强特殊教育质量的提案援引的数据显示,2015年初,全省共有特殊教育学生36048人,比上一学年增加7763人,增长27%,其中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有14435人,比上年增加1592人,增长12%;在普通学校特教班就读的有242人,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有21371人。
困境 随班就读儿童易被边缘化
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就读,不少问题却不可忽视。扬爱公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80%的受访家长认为,普通学校缺乏专业师资,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无法开展,孩子在随班就读的处境颇为尴尬。
2016年6月,南京市浦口区一小学40余名家长联合要求劝退一名多动症的孩子,新闻一出,社会舆论四起。而在戴榕看来,这根本算不得“新闻”。“我们有特殊儿童家长群,群里几乎每天都有家长说,学校建议孩子退学的。”戴榕说,这样的情况见得太多,却迟迟无法解决。学校会认为,不能因为一个特殊儿童影响了全班几十个同学,如此,被边缘化甚至被劝退学也就不难理解。
扬爱的调研中,有48%的特殊儿童家长称,孩子在普通学校被边缘化或被老师和同学忽略。此外,许多有心智障碍学生的家长,由于担心孩子被学校和老师放弃,不敢暴露孩子的真实情况,使这类学生难以获得有针对性、有质量的教育。
呼吁 提升“融合教育”师资质量
问题的根源在哪里?由特殊儿童家长主要发起的公益组织都将解决问题的目光投向加强普通学校特殊儿童教育专业师资上。
戴榕说,很多普通学校并非有意“边缘”特殊儿童,实在是因为教师没有特殊教育相关培训,无法处理特殊儿童的教学管理工作。
记者了解到,就在今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草案)》,立足对残障学生保障义务教育,强化了合理配置特殊教育资源、规范残疾人教学、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和教师待遇等要求。
不少广东省的公益组织建议,广东除了执行上述规范外,还应当在市、区各级成立融合教育指导中心,加强校园融合教育政策宣导、建设一支特殊教育巡回指导教师队伍、提高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