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锋之社”公益路为何越走越宽)
荣登2016年“中国好人榜”的孙常波,是宁波奉化医院的一位80后年轻医生,他不仅救死扶伤,还经常自掏腰包投身公益事业,深入山区、贫困地区为村民和孩子们提供免费义诊服务。由他创立的“锋之社”义工队伍服务面也拓宽至整个宁波大市,从山区义诊,拓展到了全面性的公益服务。如今“锋之社”已由当初的10人团队发展到600余人。(5月9日《现代金报》)
由衷地佩服孙常波。在医患关系有点紧张的当下,他能把一家医疗公益组织“锋之社”经营得这么有声有色,像滚雪球一样,将一支10人小分队发展到600余人的大部队,服务范围从当初的几个小山村扩展到整个宁波大市,凭什么、为什么?
看病贵、看病难,是患者对当今医疗行业的普遍印象。正因如此,一些患者对医生产生了某种偏见,影响到了对医生的客观评价。在医生公信力有所下降的今天,孙医生他们却迎难而上,开始从事医疗慈善事业,勇气可嘉。孙医生有否想过,要是患者怀疑他们的诚意,不接受他们的服务,场面会是怎样的尴尬?
果不其然,2012年3月某日,孙常波带领溪口医院的医生第一次行动时,就遭遇了这样的尴尬。当天他们来到溪口下跸驻村,穿上白大褂,捧着白色医药大箱子,开始吆喝:“我们是溪口医院的医生,给你们免费看病、送药。” 他们吆喝了几声,没有多少人相信,耳边倒是传来了这样的质疑——“不会是打着‘做公益’的幌子来推销产品吧”“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人,又给免费看病,又会免费送药”。
直到有几个胆大的村民抱着“试一把”的心态,接受了他们细致入微的服务并拿到了免费药物后,他们才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很快村里一传十、十传百,孙常波他们就被人围了起来。
别怪村民多疑。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年慈善机构的信誉有点受损,尤其是有的官办慈善机构,由于行政化色彩浓厚、效率低下、缺乏透明度等一系列弊病,饱受质疑。在这样的背景下,孙医生他们从事医疗公益确实难度不小。
但最终,孙医生他们还是把“锋之社”做大做强了。原因无他,就因为“锋之社”是一家真正的民间公益组织。它没有任何官方背景,也没向政府要一分钱,所需费用都是自筹所得,包括测血糖的一次性工具、赠送的家用药品以及出行的车子、油费,都是自掏腰包(每人每月200元)。据统计,四年来,这帮爱心人士免费服务患者两万余人,累积发放药物超过12万元。
孙常波荣登“中国好人榜”为慈善事业正了名,“锋之社”的发展壮大则雄辩地证明一点:民办慈善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