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凌容近照。 图片由本人提供
从对鳏寡弱残人士的照顾,到对城市交通秩序的维持,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大街小巷处处可见这样一群忙碌的身影,虽然年龄、职业、经历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阳光带来的温暖,在人身上;志愿者带来的温暖,在人心里。重庆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办公室员工王凌容,就是这样一位坚持公益、传递温暖的志愿者。
帮白血病患儿筹集善款、为贫困学生募集学费、给孤寡老人送去温暖……作为重庆山城志愿服务中心、南岸区益友公益发展中心义工和重庆市局(公司)“三诚”志愿者,王凌容先后数百次参与各种帮扶活动,用一条公益路、一颗赤诚心,诠释了“志愿者”这一响亮的称号。
迈出第一步,她懂得了感恩
王凌容之所以走上公益之路,与儿时的一段痛苦经历分不开。
1982年,王凌容出生在重庆市奉节县吐祥镇的一个偏远山村。小女儿的降生,给这个幸福的家庭带来了欢笑与希望。
然而,命运却给一家人开了个不小的玩笑:到了该走路的年纪,王凌容却异于其他孩子,一着地就痛哭不止。经过检查,她被确诊为先天性钙缺失,导致双腿行走无力。
尽管悲痛不已,但王凌容的父母并没有失去信心,他们带着女儿辗转各大医院,决心治好女儿的病。
在医生的认真治疗和父母的悉心照料下,终于,6岁那年,王凌容不再需要父母的搀扶和拐杖的支撑,独自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这第一步来得虽然晚了些,却影响了王凌容此后的人生足迹。
王凌容的父亲是个热心公益的人,逢年过节都会为镇上敬老院里的孤寡老人送去衣物、粮油等慰问品。王凌容双腿的康复,让父母感觉到上天的眷顾。从那时起,每当去慰问老人、走访困难家庭,两口子都会带上小女儿,并经常教育她要以善为念、学会感恩。年少懵懂的王凌容虽然不能完全听明白,但父母的话她都记在了心里。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童年,我才更能体会面对不幸时的那种无助。从那时起,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做好事,一辈子都做好事。6岁那年,我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也迈出了公益路上的第一步。”王凌容动情地说,读小学时,她就用自己积攒的压岁钱,与一名贫困学生结成了对子,帮助他完成了小学学业。
2002年大学毕业后,王凌容进入烟草行业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她开始尽更大努力去帮助别人。
2006年,她加入重庆义工组织山城志愿服务中心,并肩负起该组织成立之初的策划、筹备等工作。在她的号召和动员下,身边先后有十余人加入进来,后来,义工数量逐步增加,到现在已有8000余人。
2008年,重庆市局(公司)成立“三诚”志愿者服务队,王凌容报名参加。从此,在全市系统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动中,都活跃着她的身影。
坚守公益,她把爱心延续
“我坐在布达拉宫前的广场,高原温暖的阳光照耀在身上,正如您当年带给我的温暖一样。”
“今天,我在街上看到一个没有双腿的孩子,留下了够我吃一顿饭的钱后,我把身上所有的现金都给了他。”
……
如今,王凌容经常会收到一个叫彭红的女孩发来的短信。彭红是王凌容在重庆市局(公司)“温暖上学路”公益活动中认识的学生。2010年,因家境贫寒,高考成绩优异的彭红面临辍学,王凌容决定和她结为帮扶对子。在彭红被厦门大学录取后,王凌容尽自己所能给予了彭红物质和精神上的关心和帮助。
2014年,彭红毕业后选择去西藏支教,成为日喀则一所乡村学校的教师。每当有人问起她进藏支教的原因,她都会讲起王凌容,那个用真心和真情改变了她命运的大姐姐。
“在彭红发来的照片上,我看到了她脸上开心、自信的笑容,也看到了她身后那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我相信,彭红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传递爱的种子,这对我而言是莫大的欣慰。”王凌容说。
在“温暖上学路”活动中,和彭红一起与王凌容结成对子的还有李兵和云凤两名家境贫困的学生。如今,李兵是一名在世界各地远洋的水手,而云凤也已成为一名园林设计师。工作和生活中,他们经常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人。他们总说,不能辜负了大姐姐的鼓励和支持。
除了困难学生,还有一个人让王凌容一直惦念,那就是“苏妈妈”苏家先。
与“苏妈妈”结识,是在重庆市局(公司)和重庆电视台联合举办的“春暖2010”大型公益活动中。因十七年如一日照顾患有颈椎肿瘤和尿毒症的儿子蒲德荣,苏家先被社会各界称为“微笑母亲”。
“在她家,我看到蒲德荣躺在客厅简易的弹簧床上,身上盖的是母亲用捡来的布一针一线拼接成的被子……”王凌容回忆说,见到这个场景,她强忍泪水,并当即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帮助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
蒲德荣的病需要做透析,但“苏妈妈”觉得医院透析太贵,便自己买了一套廉价透析器,不过,维持生命的透析药她却没钱再买了。得知这一情况,王凌容第一时间写了倡议书,号召同事和朋友们献爱心。
终于,她为“苏妈妈”一家募集了几万元善款。为了用这些钱买到更多药,王凌容与志愿者们奔波在各个医药公司,经过多方协调,最终低价购进了可供蒲德荣使用两个月的透析药。
从那以后,王凌容时常牵挂着他们一家。得知蒲德荣于2011年不幸去世后,她再次到“苏妈妈”家送去慰问。从那天起,“苏妈妈”总是对街坊邻居们说:“不怕,不怕,我失去了一个儿子,却多了一个女儿……”
这些年来,为了把公益的力量发扬光大,王凌容除了身体力行参与公益活动外,还用自己的笔墨记录下了许多需要帮助或是热心公益的人物的故事:与病魔抗争的小女孩祝榕,身残志坚的卷烟零售客户李文德,无偿献血的“三峡好人”杨跃章……她饱含深情地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就是为了带动更多的人去关心、关注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工作15年来,王凌容多次受到表彰:2012年,被重庆市直机关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两次在“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中获奖,受到重庆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共青团重庆市委联合表彰;9次当选重庆烟草商业系统“年度先进个人”……
“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面对记者充满敬意的目光,王凌容说,“今后,我还会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把爱心传播得更广、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