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23日凌晨消息,商业游说团体中国美国商会(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周二公布报告指出,考虑到市场准入上的限制和经济增长的放缓,一些跨国企业正在考虑减少在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投资。
中国美国商会周二公布的这份年度企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对市场准入以及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相比之前更严重。中国经济在2014年1月到3月期间有7.4%的增长,是18个月以来最缓慢的三个月周期。
中国美国商会主席格雷格-吉利根(Greg Gilligan)在报告发布的简报会上说,“我们认为市场准入障碍是企业减少在华投资的一个主要原因。”他指出,“更缓慢的增长被我们的会员企业认为并不是投资需求更低的原因,更有可能基于旧经济模型的投资需求更低了,这类投资更依赖于出口和基础设施建设开支。”
在2013年11月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宣布了极具野心的改革规划,显示中国经济将从基础设施建设和出口驱动的增长转向为速度稍慢,但是更平衡也更加有可持续性的扩张模式。
在周二发表的这份用于向中国和美国政府进行政策游说的报告中,中国美国商会将偏向中国国有企业的行业政策列为会员企业最为不满的一点。报告说,“过去几年中,国有企业增加了对经济中特定行业的控制力度,中国美国商会的会员企业所指出最为负面的行业政策所体现的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支持是压倒性的。会员企业在调查中将此作为一个选择的次数超过了其他选项的总和。”
报告也指出,40%的受访会员企业认为他们被中国媒体有针对性的报道,使得他们有越来越强烈的感觉,那就是外国投资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受欢迎。
报告中提出的其他担忧也包括了,外资企业通过中国司法体系捍卫自身利益而遭致报复的可能性。报告也提出,从政府采购到知识产权保护等等方面的许多问题在过去几年都只有中等甚至是很低的进展。
虽然存在对市场准入的深层担忧,但是商会也认为中美双边投资协议的谈判具有乐观的前景。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在2013年7月同意重启停滞多年的投资协议谈判。中国政府在之前特别要求,只有特定的行业,特别是服务业被排除在协议之外,中国才会同意继续进行协商。
中国美国商会法律委员会的联席主席、曾担任美国贸易谈判员的蒂姆-施塔特福德(Tim Stratford)认为,中国政府愿意重返谈判桌显示这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决定。他说,“在他们一方,这并不是一个草率的让步。考虑到谈判中已经付出的努力以及他们背后的动力,我们对协商将会成功是乐观的。”
蒂姆-施塔特福德强调,“很难说这将会需要多长时间,但是这肯定不会是几个月就能完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