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公司报道 > 正文
   
 
李秋喜:汾酒文化“四部曲”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4-10-20 15:19  来源:前沿观察网
 
 
       2014年10月18日上午,中国酒业协会文化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太原举行。下午,中国酒业协会文化委员会接着举办了“酒•道——中国酒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论坛,此为全国人大代表、汾酒集团公司董事长李秋喜在论坛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媒体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酒业协会文化发展促进委员会今天正式成立。这个中国酿酒史上的一件大事。之前尽管已经有各种各样的酒文化社会团体,但是由代表中国酒业的行业协会成立专门的文化委员会,好像是第一次。首先,我代表汾酒集团对中国酒业协会文化发展促进委员会的成立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无论古今中外,酒与文化密不可分。即便你什么也没有,只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文化概念,然后找到稳定的原酒供应,就可以创一个品牌,领风骚三五年;如果你是一个不知名的地产酒,只要插上文化的翅膀,就可能成为一个区域强势品牌;如果你以名酒产地作为产品背书,又有很好的文化理念,创出全国化市场、全国化品牌的成功案例也有几个;至于国家名酒,更是浸泡在文化之中的。每年的企业形象宣传几乎都是酒文化宣传,即便是电视广告,绝大部分内容也是酒文化。而且,酒文化的张力是无限大的。文学、历史、哲学、书法、绘画、建筑、青铜器、陶瓷、工艺美术、舞蹈、武术、戏剧、中医等等中国传统文化无所不包。从这个意义上讲,酒产业,就是一个生产酒、营销酒的文化产业。因此,中国酒业协会成立专门的文化委员会来指导酒行业的文化事业,是非常必要的。今天,组委会给我的题目是:《从汾酒文化看中国酒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创新》。由于汾酒文化是中国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想,只要把汾酒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创新讲清楚,这个题目也就完成了。
  汾酒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可以称之为“四部曲”。第一部,水滴石穿;第二部,脱胎换骨;第三部,厚积薄发;第四部,日出东方。
  第一部曲:水滴石穿
  尽管酒与文化密不可分,但是任何一个白酒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历史文化却是非常难的。在中国的正史、野史、笔记、地方志中,关于酒的记载非常少。而且在建国之前,白酒行业都处于手工业作坊状态,也就是汾酒好一点,在太原成立了股份制公司。后来在长期的战乱中,酿酒人保命都不容易,哪里能顾上酒文化。1948年汾酒厂成立后,汾酒人才开始逐步整理、收集汾酒的文化资料。可以说,汾酒人几乎是在文化的废墟上起步的。只要有文化名人来汾酒厂,大多数时候是厂长亲自接待,办公室主任亲自磨墨,虔诚地邀请文化人留下一点笔墨;只要是与汾酒有关的典籍,都想方设法借来、买来进行研究;甚至只要听说哪位名人路过山西、喜爱喝酒,都想办法邀请到汾酒一游;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汾酒厂就成立了酒文化博物馆,早在1992年汾酒人就拿出100多万元,在周边的县市收集各种流传下来或者出土的酒器、酒具。2009年以来,我们的酒文化工作者,在国家图书馆驻馆两个多月,上午开门就进去,晚上关门才出来,一天在馆里吃两顿泡面,先后调阅了《二十五史》、《四库全书》、《全唐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纪实》、方心芳先生在1934年发表的汾酒论文、杏花村仰韶遗址的论文、乾隆时期奏折等等大量的书籍、论文,浏览量超过8000万字,解开了汾酒文化的许多谜团,发现了汾酒文化的许多新资料,而且在对其他名酒史料的查阅中发现汾酒曾经把酿酒技艺传播到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在互联网刚刚兴起来不久,又每天翻阅网页寻找与汾酒相关的蜘丝马迹。周恩来总理关于汾酒国宴用酒的批示就是在网上搜寻出来的。找到大量资料之后,我们又对找到的资料进行长年累月的系统研究。汾酒人就这样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积跬步以至千里,以“寻章摘句老雕虫”、“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精神,经过60多年的积累,汾酒博物馆成为中国成立最早、最有影响力的独立的酒文化博物馆,馆藏历代酒器酒具1000多件,书画作品3000多件,汾酒文学作品5000多篇,构建起了比较系统的汾酒历史文化体系、汾酒诗文书画体系、汾酒酒器酒具体系、汾酒传说典故体系、汾酒产品文化体系等五大体系,汾酒酿造技艺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汾酒集团由此成为中国白酒企业中最认真、最全面、最系统地挖掘和整理传统酒文化的企业。
  第二部曲:脱胎换骨
  虽然说汾酒人以水滴石穿的精神,经过60多年的积累,拥有了白酒行业最大的文化财富,却没有很好地开发。“什么是汾酒”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没有人可以准确地回答。问100个人,可能会有100种答案,模棱两可,莫衷一是。于是,2010年,汾酒新的领导班子就从回答“什么是汾酒”这个问题入手,寻找汾酒独特的定位。在全面分析汾酒文化体系的基础上,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酝酿和斟酌,提炼出了汾酒文化的四句话:“汾酒是中国白酒产业的奠基者、是传承中国白酒文化的火炬手、是中国白酒酿造技艺的教科书、是见证中国白酒发展历史的活化石”;概括成三个词就是“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归纳成一句话:汾酒,中国酒魂。于是,汾酒文化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了自己的独特定位。这个准确的战略定位直接一步到位,从文化理念上首先完成了“追赶、超越、领先”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使辛辛苦苦几十年的汾酒文化一下子站到了中国白酒文化的制高点上。
  同时,我们开创了涉及哲学、历史学、文学、考古学、微生物学、酿造学、陶瓷学、书法、美术、青铜器、文献学等多门学问的新边缘学科:“杏花村汾酒文化学”,撰写了长达5万字的汾酒文化论文作为开篇,在《东方酒业》杂志开辟了长期专栏。
  我们在资料中发现,100多年前,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山西高粱汾酒的老掌柜杨得龄先生以一腔报国热忱,代表中国酒业率先喊出了“振兴国酒、质优价廉、决不以劣货欺世盗名”的豪迈誓言;1915年,汾酒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等大奖章,是中国白酒品牌中获得的唯一的最高奖项,实现了杨得龄先生“振兴国酒”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汾酒以第一国宴用酒的高起点,蝉联五届国家名酒称号,并一直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宣传。由此我们总结出:6000年汾酒有一种精神叫报国,还有一种精神叫诚信;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1500年前,在中国酿造酒还处于浊酒水平的时代,杏花村人大胆变革,使用了复杂的“清酒”工艺,其代表产品“汾清酒”成为当时的国家名酒、宫廷御酒;1300年前,在中国酿造酒大多是液态发酵的时候,杏花村领导变革,使用固态发酵的生产工艺,生产出了独领风骚1000年的“干和酒”,并开启了后来中国白酒固态发酵工艺的先河;800年前,在中国没有蒸馏酒的年代,杏花村率先变革,将蒸馏技术用于酿酒,创造出了卓越的杏花村白酒生产工艺,并以开放的心态,将汾酒技术传播到了全国的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因地制宜,把汾酒生产的一般规律跟当地的水土、环境相结合,创造出了不同工艺特色的各种白酒,奠定了当今中国白酒产业的基本格局。由此,我们总结出,6000年汾酒有一种精神叫创新,还有一种精神叫开放;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杏花村遗址是一个从6000年前到3000年前没有中断的罕见遗址,而汾酒博物馆收藏着的则主要是从3000年前到如今的后3000年历史,由此组成了汾酒文化6000年的传奇。放眼中国,放眼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品牌如汾酒一样,能够延绵6000年而不中断,也就是说,汾酒文化是6000年来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酒类品牌文化。而且汾酒文化的1000多件酒器酒具、3000多幅书法绘画、5000多篇诗词歌赋,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非常少见的。由此,我们总结出:6000年汾酒有一种精神叫坚韧,还有一种精神叫儒雅。
  报国、诚信、创新、开放、坚韧、儒雅,三组十二个字,浓缩了汾酒6000年文化的精神。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汾酒集团的长期战略,就是要走出一条跨文化的国内、国际市场营销之路,最终完成“三个第一”的目标:使汾酒成为世界第一文化名酒,竹叶青酒成为世界第一养生名酒,杏花村酒成为最受大众喜欢的第一“民酒”。
  所以,“汾酒,中国酒魂”包含了三个方面的核心内涵:汾酒是中国酒发展的核心力量,其核心力量是文化力量;汾酒蕴含了中国酒的核心精神,其核心精神是民族精神;汾酒代表了中国酒的核心价值,其核心价值是产业价值。这样一种任何酒类品牌无法取代、高度浓缩了中国酒业价值的品牌和文化内涵,构成了汾酒独有的“中国酒魂信仰体系”。
  由文化资源上升到回答“什么是汾酒”这个根本性问题,由四句话、三个词提炼为“中国酒魂”,由“中国酒魂”具体为六大汾酒精神和“三个第一”的战略目标,最终形成企业文化信仰,汾酒文化完成了脱胎换骨。这是第二部曲。
  第三部曲:厚积薄发
  有人说,现在汾酒文化拥有的资源,每年搞两到三次大型的文化营销活动,可以做到50年不重样。话是绝对了一些,但也充分说明汾酒拥有一个体量超级的文化矿藏。那么,脱胎换骨的汾酒文化应该怎么办?即便是故宫博物院,也不断地向社会传播和交流文化,何况
  是汾酒集团这样一个处于完全竞争领域的企业?
  无论任何领导班子面对这样的客观情况,出路恐怕只有一条:开发金矿,打开门窗,开仓放粮!
  2010年,是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95周年。于是,我们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汾酒唯一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中国白酒品牌甲等大奖章95周年”纪念大会,打开了汾酒文化营销第一扇窗,在全国消费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2011年,第二扇窗--“汾酒-新中国第一国宴用酒62周年”纪念大会。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的亲历者、采访者、知情者、专家学者证实汾酒就是共和国第一国宴用酒,还原了历史真相;2012年,第三扇窗--“杏花村遗址发掘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中国考古协会理事长张忠培先生带领参与发掘杏花村仰韶遗址的考古团队全部到场,考古成果雄辩地证明,杏花村的酿酒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和华夏文明、黄河文明同根同源,是中国酒文化的发祥地。
  五年来,我们还陆续举办了纪念版国藏汾酒拍卖大会,成立了我国酒行业第一家公益基金会,收购了山西汾酒男子篮球队,纪念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100周年的系列文化工程也已全面展开,并取得了阶段性的辉煌战果。汾酒在沉默若干年后重新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和热点。汾酒悠久的酿造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卓越的清香品质为大家所熟知。
  五年的文化营销以及文化引领下的品牌复兴,深刻地告诉我们,酒的核心是文化,汾酒的核心优势在文化,抓住了文化就找到了汾酒差异化竞争、加速崛起的根本路径。
  第四部曲:日出东方
  相对于汾酒文化的巨大矿藏来说,过去五年汾酒文化营销的巨大影响力,也只能称之为厚积薄发,或者说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是6000年和5年的关系,一切才刚刚开始。
  上个月,我在上海汾酒销售公司的新品发布会上,针对由“精神世界、物质世界、互联网世界”组成的新世界,提出了汾酒的“新世界思维”;前几天,我在重庆秋交会上对汾酒经营理论进行了系统化总结,提出了汾酒未来发展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认识论解决“什么是汾酒”的问题,方法论解决未来“怎么做汾酒”的问题。汾酒,中国酒魂,是汾酒发展的认识论;汾酒新世界思维,是汾酒发展的方法论。
  在新世界思维的指导下,汾酒集团未来将推进三重转型,其中之一就是文化转型。文化转型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第一,以巴拿马获奖百年为契机,继续高举中国酒魂旗帜,精心策划,找准切入点与突破口,长时期坚持进行大规模的事件营销。第二,文化传播要充分与市场营销相结合,要在酒文化、企业文化、产品文化的结合方面,找到新的传播点,并使之生动化,进餐饮、进商超、进烟酒店,与消费者形成共鸣,在市场终端形成一波接一波的品牌推广潮。第三,全面推进汾酒文化的内容创新与形式创新。充分利用汾酒的文化资源,创作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并通过书籍出版、动漫制作、书画活动等一切有价值的形式,向社会推广。第四,继续通过各种活动,为汾酒文化积累宝贵的文化资源。第五,文化资源转化的主要途径是媒体。但是媒体也正在剧烈地分化。一对多的传统媒体格局已经被打破,多对多的新媒体、自媒体、微社群正在崛起。我们要下大功夫对各类媒体的影响力、传播力重新评估,合理分配资源投入,加大对自媒体、微社群的资金投入,力争媒体投入产出比的最大化。第六,要加快文化建设的市场化进程。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市场化的办法,整合资源,创新文化管理。在条件成熟时,文化传播方面也可以组建混合所有制的文化公司,以组织的市场化推动文化生产力的最大化。
  各位领导、媒体朋友、同志们,任何一个名酒企业的领导班子,都肩负有两个使命。第一是酒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创新;第二是企业的改革、发展与稳定。这是我们酒类行业与其他行业一个很大的差别。只有把这两个使命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光荣与梦想。汾酒集团这几年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大家多理解,多谅解,多批评,多提醒。
  最后,我想说,未来的新世界,将是80、90后的世界。美国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个时代。在“前喻文化”中,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中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而互联网时代使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逐渐发展到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的“后喻文化”时期。中国正在向“后喻时代”快速迈进。我们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酒文化,必须先把一部分80、90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用他们的思维跟年轻消费者去沟通,用他们的方式对年轻消费者去表达,用他们随时面对的互联网、移动互联去传播,从而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并热爱博大精深、妙趣横生的传统酒文化。只要我们做到了这一点,6000年的汾酒文化,一定如同日出东方;6000年中国白酒,一定如同日出东方;6000年的中华酒文化,一定如同日出东方!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红叶先生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李秋喜,酒文化,四部曲,2014年,10月,18日,上午,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天津富泉8周年店庆举办系列感恩回馈活动(图文)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恒达鑫引领国内钛钢珠宝发展新趋势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