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热点聚焦 > 正文
   
 
世界气象日: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知多少?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4-03-22 13:3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22日电(记者倪元锦)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2014年的主题是“天气和气候:青年人的参与”。23日,中国气象局园区将开放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科技展厅、气象观测场、华风集团电视天气预报模拟演播室,北京市海淀区、密云县、延庆县、平谷区的气象站也将对外接待公众参观。

  据了解,首都气象领域目前已能够为交通、电力、供暖、农业、旅游等20多个行业提供气象服务;建立了多部门信息共享、预警联动和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发布农业干旱、城市内涝、森林火险、地质灾害、重污染天气等极端天气预警;在缓解水资源紧缺、防御冰雹灾害等方面,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效益明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21日在气象科普报告会上指出,数值天气预报是20世纪最重要的技术成就之一,过去25年里,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有效预报时间都明显提高,但仍难以对天气进行100%准确的预报,气候变暖导致海温等条件明显变化,增大天气预报的不确定性。2013年,北京市24小时分区县晴雨预报准确率达88%,气温预报准确率达76%,暴雨预警平均提前38分钟,并初步开展分区预警。

  到2015年,北京将实现自动监测达到5分钟、1公里时空分布,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气温预报准确率80%以上,局地暴雨、雷电、冰雹预警提前1小时以上发布,沙尘、高温、雾霾天气预警提前1天发布,持续严重雾霾天气预警提前3天发布。

  热带风暴、龙卷风、雷电、洪水、暴风雪、冰雹等突发严重天气事件中,迅速、及时的信息传播格外重要。空气污染、干旱、热浪、寒流等天气事件,也可因累积造成危害,预报同样不可小觑。然而,首都气象基础设施薄弱、观测环境保护不力等问题依然突出,北京市一半以上国家气象观测站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实现“首都气象现代化建设”亟须全面加快步伐。

  记者从北京市气象现代化工作会议获悉,今后两年,全市将新增气象自动观测站200个以上,人工气象观测站全部达到国家基准站标准,新增3部多普勒天气雷达、5部风廓线雷达,到2015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立体式、高密度全天候气象观测网;到2015年年底完成400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建设,加强其对精细化数值预报系统的技术支撑,建立1公里、1小时分辨率的精细化数值预报业务模型,确保气象预报信息精细到乡镇和街道。

  作者:倪元锦
 
 
 
责任编辑:
红叶先生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世界,气象,天气预报,气候变化,多少,新华网,北京,3月,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