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配图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22日确认,近日在云南德宏州拍摄到一只成年雄性灰腹角雉,这是在中国境内自然环境中首次拍摄到的此鸟类照片,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拍摄到照片的“自然影像中国·美丽生态德宏”摄影年项目组人员介绍:他们在当地架设了红外相机,对经过的动物进行自动拍照,后在相机数据中发现一只疑似雄性灰腹角雉,拍摄时间为去年11月19日7点44分,连续拍摄3张照片。经专家确认为一只灰腹角雉成年雄鸟。
灰腹角雉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是世界范围内的珍稀濒危物种,保护价值高,但国内外对其了解和研究非常少,相关资料也不多。专家表示,在德宏州同域还曾拍摄到红腹角雉,两种角雉在同一地区分布,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关于灰腹角雉
灰腹角雉(学名:Tragopan blythii)体长68 厘米,猩红色颈及眉线与黑色头部成明显反差的角雉。黄色脸颊裸皮为本种特征。肉垂及肉质角蓝色。下体鳞斑状的胸、腹部有别于其他角雉。由于脸裸出部和体羽斑纹颜色的不同。

共分化为2个亚种,指名亚种脸的裸出部为深蓝色,仅见于云南西北部的贡山;藏南亚种脸的裸出部为金黄色,分布于西藏南部、东南部的察隅、错那、墨脱等地。主要以植物嫩芽、种子、浆果为食,也吃昆虫、小蛙等动物性食物。殖期为4-6月。营巢于森林中的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