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号晚11点左右,一架军机在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瑶琳镇百岁村坠毁,两飞行员逃生,网友称现场发现弹药。多位百岁村村民称,昨晚一架飞机坠毁在该村东南方向的山上,现场看到子弹,没有村民受伤,村民房屋未受影响。从桐庐县相关部门了解到,飞机上两名飞行员逃生,无生命危险,已被送医治疗。据接受采访的专家介绍,这应该是中国空军的强-5双座型对地攻击机,这也是该型战机服役以来公开报道的第一次坠毁事故。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先后从前苏联引进了多种歼击机的生产技术,包括歼-5和歼-6,都是那时用来执行国土防卫任务的机型。但是,在装备了一定数量的歼击机之后,中国空军深感还需要一种具有一定对地攻击能力的机型,才能阻止敌人从陆上对自己的进犯。于是在引进的歼-6战机基础上,中国航空工业部门适当发挥,迅速设计出一种双发强击机,这就是于1965年成功首飞的强-5单座强击机。
经过三年的试飞之后,强-5的各项性能得到肯定,于1968年投入量产,正式成为中国空军对地支援的主力机型。该机的主要任务是近距空中支援和对地攻击机,也可进行对空自卫作战。它一改早期苏联喷气机的机首进气为两侧进气,并重新进行机身结构融合,加装防弹装甲和防弹玻璃以及轰炸射击瞄准具,同时采用歼-6的发动机和尾翼设计。单从外表来看,强-5类似于取歼-6的发动机和全新设计的前机身结合而成的,但是外形有些类似西方的机型。
除了拥有当时中国空军最强的超音速对地攻击能力之外,中国当时研发强-5还有一个重要考虑,那就是作为核武器的载机。这就是强-5甲型为我军提供了一种战术核攻击的手段,1972年1月7日,该机成功完成氢弹试验,从此中国使用核武器多了一种重要的手段,对于中国抗击前苏联大规模装甲集群有特别的意义。
在强-5大量服役之后,对其的改进也马不停蹄的进行着,除强-5甲型之外,还有强-5乙型、强-5Ⅰ型、强-5Ⅱ型、强-5Ⅲ型、强-5Ⅳ型、强-5M和强-5K等型号问世。但问世较晚的机型,应该就有本文的主角——强-5双座型。它是在单座机的基础上增加另一个座舱,前舱为飞行学员后舱为飞行教员,可以执行强-5的所有飞行和攻击任务。该机将座舱盖向后开启改为右侧翻转开启,保证前后舱开舱一致性,后座舱座位较前舱抬高了286毫米,使后舱能够达到前向视界为5度,前后驾驶舱操纵完全相同,且能够联动,后舱飞行员可控制前舱飞行和攻击训练的操作。
强-5双座型问世后,迅速承担了所有同型强击机的飞行教练任务,为后续强-5改型训练对地精确打击能力提供了较好的保障任务。不过,由于对地攻击能力更强大的歼轰-7的大量入役,使得中国空军对强-5的依赖大幅减少,实际上这种机型正在逐步退出现役,保留的少数较新的型号只在某些有作战趋向的军区,但也不再承担主力打击任务,比如在沿海地区执行对地对海低空攻击。
对于这次强-5双座型对地攻击机在浙江的坠毁,有专家分析称,可能主要有四种原因:一是机械故障,因为是老旧机型或者使用年限较多,如果发生机械故障,两台发动机中有一台停车或者两台同时停车,这种情况概率比较大,就可能造成坠机事件;二是飞行员判断失误,由于在近海执行复杂的飞行科目,容易出现各种误判,从而出现一些人为的事故也不可避免;三是气象条件,如果在近海或者海上,气象条件突变的情况比较多,风、雨等等临时发生的情况很难提前预测。而这次,也是造成较大等机飞行事故的主要因素;四是飞行战术复杂训练强度大,也是造成近年军机时有坠毁的较大因素。
不过,对于这次强-5双座型对地攻击机的坠毁,悲痛之中最大的惊喜就是两名飞行均安然无恙,这也是近年来中国空军严重飞行事故中第一次出现无人员死亡事件。但是,中国空军要想走向世界空军强国,就必须要具备先进的战机和优秀的飞行员以及出类拔萃的战略战术,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高难度的高强度飞行训练。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就像世界军事强国一样,难免会出现一些飞行事故,对此我们应该有充分的理解和思想准备。(作者署名:军评陈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