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军事 > 正文
   
 
中国首次实现卫星“空中加油” 可大幅延长卫星寿命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6-07-01 09:20  来源:新浪军事
 
 
资料图:卫星都需要进行轨道维持,因此会不断消耗燃料,尤其是侦察卫星一类的低轨卫星,轨道机动更是频繁,燃料消耗直接制约卫星寿命,很多卫星哪怕是所有部件都正常也因没有燃料只能被废弃,使用成本因此很高。一旦能实现太空加油,将极大提高卫星在轨寿命和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使用成本。

  科技日报长沙电 (特约记者王握文 记者唐先武)记者30日从国防科技大学获悉,由该校自主设计研制、搭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天源一号”卫星在轨加注实验载荷,已成功完成微重力条件下流体管理与加注、高精度推进剂测量等9项在轨试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收到的遥测与数传数据表明,我国首次卫星在轨加注试验取得成功。

  “天源一号”是我国首个卫星在轨加注飞行试验系统,具有集成度高、自主性强、稳定性好等特点。搭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升空后的几天里,“天源一号”根据预定计划进行了卫星在轨加注核心关键技术试验与验证,获取了3种贮箱加注全过程的完整视频和相关试验数据,加注过程稳定,测量与控制精度高,实测结果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卫星在轨加注类似飞机空中加油,通过直接传输的方式对卫星进行气、液补给,可大幅延长卫星在轨寿命,提高卫星机动能力。据测算,如果给静止轨道上的卫星补给60公斤燃料,即可延长卫星寿命12个月,创造近亿元的经济价值。因此,卫星在轨加注一直是国际航天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仅有美国等极少数国家开展过此项试验。

  近年来,国防科技大学联合国内多家优势单位,对“卫星在轨加注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在“微重力条件下流体迁移及稳定性分析”等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先后攻克卫星可靠对接、管路高效密封、推进剂稳定传输及精确测量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研制出30余台套地面原理样机,获得发明专利20余项,部分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介绍,承担“天源一号”研制任务的是该校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研究团队,在读研究生占70%。在项目研制过程中,他们立足前沿、大胆创新、顽强拼搏、集智攻关,在卫星在轨加注研究领域突破掌握了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为发展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
汪河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卫星 空中加油 燃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