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军事 > 正文
   
 
外媒称中国导弹打击精度直逼美军 北斗系统立功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6-10-06 15:11  来源:新华网
 
 

国产远征一号火箭搭载两颗新一代北斗卫星升空

  澳大利亚洛伊解读者网站10月4日刊登题为《随着战术核武库的现代化升级,军备竞赛的风险日益增加》的文章,署名布伦丹·托马斯-努纳。全文如下:

  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年早些时候在日本广岛发表演讲时提到的一句话引发了人们对现代核时代一个主要议题的关注。

  在对二战以及原子弹轰炸广岛和长崎带来的破坏进行描述之后,奥巴马说:“科学让我们能够跨越大洋进行交流,飞跃于云层之上,治疗疾病并且理解宇宙构成,但这些技术发现也同样可以被转变成更加高效的杀人机器。”

  战术核武器是那些被用于战场上的通常携带低当量核弹头的武器。一些具有更高精确度、更大能量的战术核武器可以用于加强威慑作用。理论上说,人们希望制造更加坚固和强大的核武器,加强威慑作用并帮助预防冲突。然而,人们也在让核武器变得更具“适用性”,能够针对更加广泛的目标和情况作出反应。此举可能将不利于战略稳定,最终或将助长军备竞赛。

  目前两种技术趋势正在对战术核武器影响战略稳定性的方式构成影响:一是精确打击武器,二是强大的区域拒止能力和可靠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在精确打击武器方面,美国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展示了“侦察-打击综合体”的有效性。战后评估报告显示,冲突中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的有效性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军在空投弹药和巡航导弹中引入了传感器、卫星定位和GPS等导航系统。

  华盛顿展示的“侦察-打击综合体”震惊了莫斯科和北京。俄罗斯与中国多年来一直为提升此类作战能力而大量投资。在过去几年里,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两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

  北京正在打造包括超视距雷达和无源电子监控系统在内的日益强大的地区情报、监控和侦察设施。这与中国自己研制的与GPS相似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匹配,今年六月,中国已成功发射第23颗北斗导航卫星。当两者共同使用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可以在这一地区利用大量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进行协同和精确打击。尽管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中国已投入资金研发或计划研发战术核弹头,但北京选择在这一地区以有限的方式使用核武器的能力已经加强。

  这些武器系统的扩散及其对战略稳定性的潜在影响目前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其可能破坏稳定的一种方式是,模糊非核武器与核武器之间的界限。另一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在冷战期间令苏联忧心忡忡的“斩首行动”策略可能将变得更具可行性。的确,一些情况显示,有能力发动核袭击的潜射弹道导弹正在以相似的方式在俄罗斯和美国的核动态中发挥作用。

  目前最大的风险是,一些主要大国的核武器现代化升级项目——尤其是在研发精确战术核武器方面——正在变得“具有交互性”。正如在冷战期间,核武库可能会出现一轮改良与投资周期,一些国家会担心“自己在危机中处于劣势地位,或是完全失去威慑作用”。正如迈克尔·克雷庞和朱利亚·汤普森所写的那样,这可能导致核武库变得更加“适用于作战而非威慑”,并且可能会导致形成军备竞赛的格局。

  拥有核武器的大国动用这些武器的可能性依然非常低。但技术变革可能会改变一些国家未来看待战术核武器的方式。

 
 
 
责任编辑:
汪河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海湾战争 斩首 中国导弹 北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