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军事 > 正文
   
 
中国歼10为何没有当航母舰载机吗?FC31上舰不可能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7-03-19 12:32  来源:新浪军事
 
 
图:歼10短距起降性能优越,但是耐粗暴撞击着陆能力就不行了图:歼10短距起降性能优越,但是耐粗暴撞击着陆能力就不行了

  在歼10战斗机刚刚公开的几年中,歼10是否能成为舰载机一直是个很受争议的话题;直到后来歼15和歼20相继露面,这个话题才少有人提起。

  单纯从基本的气动和飞行控制上来说,歼10拥有非常出色的短距起降能力和飞行操纵品质;这是由放宽静稳定的全动鸭翼布局,以及原生的出色全权限数字电传飞控所共同提供的良好基础。在保证低着舰速度、提供优秀的操作响应上,歼10的设计是非常好的。

  但是歼10在设计时并没有考虑舰载起降要求,因此其起落架设计是按照陆地起降标准(每秒下降高度最大3米/秒)设计的,在满足这个极限的情况下,更多的考虑的是减少机内空间占用、协调其它机身结构和设备安排、减轻起落架重量。

图:瑞典由于极为强调战机战时起降能力,其陆基飞机也通常按照5米/秒标准设计飞机,因此jas39的上舰代价反而远比歼10、f16等机型要小得多  图:瑞典由于极为强调战机战时起降能力,其陆基飞机也通常按照5米/秒标准设计飞机,因此jas39的上舰代价反而远比歼10、f16等机型要小得多

  总的来说,歼10在主起落架布局形式的取舍很类似于F16,在陆基飞机的要求下,它能提供够用的强度,而且在重量控制等方面有优势。但是一旦要将起降标准提高到舰载机标准(每秒下降高度最大6-7.5米/秒)以后,起落架和相关部位结构的加强代价就非常大,增重将会达到很难接受的地步。

  而此外的相关问题,包括腹鳍设计带来的离去角较小(易擦地)、单发可靠性问题;前者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补偿原有的稳定性设计(比如改为折叠式腹鳍),后者可以通过加强发动机检修和更换工作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俄制发动机可靠性不足的问题。

图:歼15图:歼15

  总的来说,歼10上舰并不是工程上不具备可行性的事情;但是做起来改进成本高,且性能损失较大,从经济上并不划算。而且特别重要的一点的是,对于舰载机来说,其性能侧重点的优先程度上;载荷航程和滞空能力,其权重显著高于机动性能,这是恰巧是歼10相较于基于苏33仿制改进的歼15差距最大的地方。

  因为对于航母来说,在满足作战需求的前提下,甲板上的飞机是越少越好的。因为飞机多了,甲板密度提升,极易导致各种事故;歼10虽然飞机更小,但是很多配套设备的需求和飞机吨位是没有关系的,只和飞机数量有关系——比如包括牵引车在内的车辆。这也是美军航母后来一直强调减机增效的根本原因所在。

图:歼20上舰的优势是FC-31无法相比的图:歼20上舰的优势是FC-31无法相比的

  而只有航程更大、挂载武器更多的舰载机,才能在相同的放飞和回收数量下,完成更长时间、更多的作战任务。这一方面的优势,歼10上舰确实远不及苏27;也是苏联当年从来没有正眼看过米格29k,而是直接钦定了苏33正统地位的原因。

  而同样的逻辑,在歼20与FC-31上舰的对比上也是一样的。FC-31上舰,不仅在制空范围半径、高速拦截半径、持续飞行时间上远不如歼20,而且对于航母运行的压力要远远高的多。

 
 
 
责任编辑:
汪河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歼十 舰载机 航母 性能 滞空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