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测完车辆外观,二手车平台检测人员准备为车辆拍照申请“上线”。
孙田(化名)没想到,通过瓜子二手车平台购买的“准新车”,差点发生事故。
去年6月,他驾车在广州南沙港快速路上行驶时,车子的时速由110公里瞬间降至60公里,油门完全失去反应。幸好,后方车辆急速刹车,才避免追尾事故。
回忆此事,孙田仍心有余悸。这辆花6.6万元购买的北汽绅宝汽车,平台标注显示,上牌8个月,里程数为9166公里。

二手车平台检测人员掀开引擎盖观察车辆内部情况。
刚买了半个月的车,就发生故障。孙田将车送到4s店检修,维修保养记录显示,该车实际行驶里程已超过5万公里。
“平台宣称经过259项全车检测,竟然连‘调表车’也测不出?”孙田将二手车平台和原车主告上法庭。
事实上,“调表车”通过检测,上线二手车平台,并非难事。
新京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一些二手车平台宣称,对车辆进行超百项专业检测,但消费者在平台上,无法直接看到所有车况信息,一些平台甚至隐瞒车辆真实里程数。
15分钟完成上百项检测
5万公里改成9千公里,仍能通过上百项检测。二手车交易平台真的连“调表车”都发现不了吗?
在瓜子二手车官网首页上,“259项检测”的广告语格外引人注目。网站介绍,检测项目为原奥迪中国二手车业务总监领衔制定,评估师团队“考核上岗,经验丰富”。
人人车二手车平台也宣称“通过249项专业检测”,并明确标注“100%个人车源”、“双重检测无重大事故”、“一年两万公里质保”、“14天内可退车”。
近日,新京报记者以卖家身份,多次体验二手车平台的验车情况。

3月14日,二手车平台检测人员正在检测一辆“调表车”。
3月11日,顺义俸伯地铁站附近,人人车和瓜子二手车的检测人员分别对一辆大众途观车进行检测。
下午3时许,人人车的检测人员到达约定地点。了解完车辆基本信息后,对方从双肩背包中掏出手电筒,先后观察了车辆发动机舱、底盘、车身等设备情况。之后,检测人员掏出一台普通手机大小的膜厚测试仪,测试车身各个位置喷漆的厚度。
“是实表吗?”检测到里程表时,上述工作人员问道。得到肯定答复后,他记录下汽车里程表上显示的公里数。
约15分钟后,车况检测完毕。检测人员对车辆的各个角度拍照,并申请上线。
次日,车辆成功上线,平台对于车况检测的描述为:资深行业权威专家对此车前后两次专业检测,检测项目为249项。
11日下午4时许,瓜子二手车两位工作人员也对这辆途观车进行检测,所带的检测设备也为手电筒和膜厚测试仪。

维修记录显示,被检测车辆里程数已达56365公里。
此前,其中一位检测人员表示,车辆检测包括里程表核实,“我们会查询车辆维修保养记录,来核实里程数。”但实地检测时,两人并未核验。
对于“调表车”情况,3月12日,承诺“158项检测”的优信二手车平台一名客服人员介绍,由于车辆是特殊商品,无法精准了解里程数。“根据平台服务规定,里程数不在我们的保障范围内,(里程)表上显示多少就是多少。”
一位在4S店专门从事汽车售后服务的资深人士介绍,大部分二手车平台检测水平还停留在比较粗放的状态,如凭经验判断外观、口头询问等手段。而多数车辆的里程数,仅需通过查询车架号或者调取4S店保养记录即可核实。
“调表车”当天上线交易平台
在多次体验调查中,新京报记者发现,二手车平台还存在检测出里程表异常也不标注的情况。
3月14日,记者又使用一辆索纳塔轿车预约了瓜子二手车检测。
检测人员先后检查了车辆外观、内饰、引擎盖内部、后备厢等部位,并使用膜厚测试仪测试车漆厚度。之后,对方将车辆行驶证上标注的车架号输入手机内一个软件,软件明确显示该车里程数异常。
事实上,这辆用于检测的索纳塔轿车确实为“调表车”——经查询该车的4S店维修记录,2015年11月29日时,该车的里程数就达到56365公里,但检测时,此车里程表上显示的里程数仅为17000公里。
检测人员表示,车辆里程数有改动,上线后会标明。此外,因车辆过户时间较短,只能上线瓜子旗下的车速拍平台。
意外的是,当晚车辆上线后,平台上显示的里程数为调试后的17000公里,且并未注明有改动或异常。
3月15日,车速拍工作人员致电,称有消费者出价想要购买,拍价为12.8万,如对此价格满意,可尽快安排买家看车。
即将进入交易流程的“调表车”会标注真实情况吗?对方介绍,该车里程数就是此前检测中里程表所显示的数字,平台上“没有做其他说明和标注”。
随后,记者又以买家身份致电客服,咨询该车车况。客服人员在查询车辆单号后也表示,评估结果显示,车辆里程没有调过。
而唯一有可能查到调表情况的4s店维修记录等详细车况服务,在平台上变成了付费查询。即买车人的竞拍价格达到车主的心理预期时,才能免费查看,否则需要先在平台至少充值1000元,再花费10元查询。“为何查看车辆信息还要额外花钱?”有消费者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