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朱晓燕
近日,由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水母网和牟平区龙泉镇政府联合主办的“资深旅游专家探访龙泉旅游”活动落下帷幕,本次活动应龙泉镇党委书记吕孝良和镇长常茂传邀请,来自我市的数十家旅行社老总与资深旅行摄影爱好者、亲子游俱乐部一起走进龙泉的旅游项目,亲自感受纯朴自然、独具特色的龙泉旅游。
北大川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让您在大自然里安个家
北大川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位于龙泉镇北夼村,这里依山揽湖,10多栋木屋别墅点缀于山与湖的苍翠之间,房间内设有吃住设施和简单的娱乐项目,对外可租可售,让市民轻松实现大自然里安个家的心愿。
高家疃:认领蜂箱把纯天然成熟蜂蜜带回家龙泉的好山好水孕育了百花开,在高家疃全村上下靠着这天然的资源世代从事养蜂酿蜜的营生。现如今,全村更以蜜蜂为媒做起了蜂蜜旅游产业,全村现有蜜蜂500余箱,每年产量2万余斤,每年都为百姓创造可观的收益。
为了保护和传承蜂蜜文化,村里还建立了蜂蜜展览室,数十件与蜂蜜有关的传统工具和不同品类的蜂蜜产品在此一一陈列,在产蜜的高峰期游客还可以亲自体验“摇蜂蜜”的乐趣。
随行的龙泉镇镇长常茂传告诉大家,村里为了保护蜂农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了监督蜂农向市场提供满15天的成熟天然蜂蜜,制定了一个认领蜂箱的活动,市民只要交3000元就可每年免费领10斤蜂蜜,三年后3000元一分不少地归还认领者。2015年就有近百名市民享受到了这个福利。
河北崖胡同:400年前赵氏兄弟留给后人的胶东古民居活化石
面对这个传说中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有4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旅行社老总们提出了质疑:这有什么好看的?
走进胡同,发现胡同内别有天地,所有的胡同内又有院落,而所有的院落又连成新的胡同,院落的正房坐北朝南,山墙、屋脊相连,每个院落又呈现四合院状,细数下来这样的胡同街南、北各12条,共24条,两个胡同群落一街一隔,相对独立,12条胡同之内均不互通,只单通,每个过道上的门一关封闭又安全。
这个小村落为何要如此建筑,是谁设计并建筑了它?讲解员为大家一一揭秘:据村里的老人介绍400年前有赵氏五兄弟由沁水河东迁入此处,当时因这里人烟稀少,常有狼虫野兽出没伤害家畜,同时,作为连通宁海州(今牟平)和文登县的官道,常有兵丁、流民、盗匪打此往来,出于保护族人的考虑,聪明的赵氏兄弟设计并建造了这个院落格局,白天各户打开过道门,形成南北通透的胡同,夜里关上过道门便形成了封闭的防护模式,百姓得以安居繁衍,并留下了数百年后让后人赞叹的胶东古民居活化石。
龙泉绿茶基地:中国最高纬度的茶叶基地藏深山
据茶史记载,牟平境内曾发现多处古绿茶树,而且坐落于龙泉镇东3公里的龙泉绿茶基地常年受海雾、山雾的滋润,土地肥沃,水质优良,丘陵土壤呈微酸性,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纬度最高的茶叶基地。
枣园夼:风生水起的乡村游地道农家宴留住八方客
村支书邹书记不无自豪地说:我们村真心没啥好的,就是山好水好,风景好,以前我们都看习惯没啥特别的感觉,自从镇政府春天里组织了几次活动,我们村就火了。如今,每个周末都有游客来我们这里爬山、采摘、吃农家宴,甚至还有城市里的人想在我们村里安家。
以往农闲的时候,村民没啥事,就打个麻将,唠个闲嗑,今年春天镇上在村里挑了二十几户开始培训做农家乐,当时大家都没有往心上去,没想到忙了半年下来,收益颇丰,大家也由原来的被动变主动,没事的时候就相互交流一下饭菜的做法,现在已经有不少回头客了。
龙泉镇政府:多年打造乡村游基础龙泉旅游待芬芳
龙泉镇党委书记吕孝良曾经多次强调:“山水龙泉,养生福地”这是龙泉镇的宣传口号,更是全镇的目标。多年来龙泉镇一直以此为目标整合资源,按照“一产多元化、农业旅游化”的思路,全面打造龙泉旅游基础配置,并在合适的时机逐步地启动龙泉旅游季,结合不同的季节推出了赏花游、采摘游、登山游、胡同游、温泉游等一系列产品,并规划发布了龙泉旅游手册,开发的一系列旅游产品已经直接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其中农家乐收入20余万元,旅游经济收入突破700万。在旅游宣传方面,与日俱进,建立起了自己的自媒体品牌———龙泉外宣微信群、龙泉微信公众平台,并与各级媒体实现了无缝对接,随时对龙泉的旅游活动进行宣传报道,大大提升了龙泉在旅游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吕书记说:这次烟台“资深旅游专家探访龙泉旅游”,把旅游市场最前沿的需求带给我们,我们将认真地总结和分析,结合龙泉实施的“一村一品、多村一品”战略,利用现有资源,探索特色乡村游产品,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引领全镇农村经济从“生产型”向“销售型”转变,全面打响龙泉特色农产品品牌,让龙泉旅游每个环节都有靓点,每个产品都有特色,通过多年的辛勤经营,龙泉的旅游将在百花绽放后迎来自己的百果芬芳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