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旅游资讯 > 正文
   
 
哥伦比亚“学霸”的中国情缘(旅游感知美丽中国⑩)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6-11-30 18:08  来源:人民网
 
 

  马修(右一)与朋友游览虎山长城

 

  “我叫马修,来自哥伦比亚,今年24岁。”接受本报采访时,讲着一口流利中文的马修发音吐字抑扬顿挫、近乎标准,让人不禁好奇:这个来自南美洲的大男孩,与中国到底有着怎样的情缘?

  其实,曾关注“‘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人应该对马修有印象。当年,从97个国家的133名选手中,马修脱颖而出,赢得了美洲洲冠军。

  “我父亲和中国人做生意,所以我从小就对中国特别感兴趣。于是我努力学中文,然后到大连外国语大学留学、参加比赛,在这里断断续续呆了3年时间。”马修说:“这是我第4次来中国。这一次,我要呆4年。”

  现在已算“常客”的马修忘不了第一次来中国的别样感受。“和自己想象中的完全不同。本以为中国是一个古老、传统、生活节奏慢的国家,没想到来到这里发现,全是高楼大厦,科技也发达,生活节奏特别快。”马修笑道,哥伦比亚是一个慢生活国家,“在中国生活久了,每次回国反而不习惯了。”

  “两个国家完全不一样。哥伦比亚人不太吃辣,生活也轻松随意,来自热带雨林的音乐节奏既快又热闹。中国有很多‘火辣辣’的菜,平时也有很多规则和礼仪文化。”马修说。

  谈及旅游经历,马修在中国可谓“走南闯北”,游览过北京、上海、苏州、长沙、大连、大理等15个城市。每到一处,品尝特色美食都是“必选动作”。“我最喜欢长沙的小龙虾,当地叫‘口味虾’,到现在都让人印象深刻。”马修说。

  旅途中也是了解中国社会的绝佳窗口。有一次,从哈尔滨去苏州时,马修与太太乘坐了价格便宜的“绿皮火车”。“那时天气特别冷,窗户都结冰了,可火车上的乘客特别热情。我们一起聊天、玩游戏、分享食物,甚至还有人做饭,就像个大家庭一样。”马修说,人们彼此分享经历,结交来自不同城市的朋友,让漫长的旅途变成一次妙趣横生的座谈会,“真是太特别了,那种氛围我从来没有感受过。”

  在采访中,马修对中国文化的喜爱让人钦佩。

  “汉语很难,和西班牙语相差很大。最难的就是声调,得一个一个去记。但就是这种挑战让我充满热情,这是对自己的考验,也是我走进憧憬已久的中国的动力。”当年,马修在参加“汉语桥”比赛初赛时,手捧一本《百年孤独》,吸引了众人眼球。

  “中国的成语太厉害了。”马修赞叹说,“我喜欢学习成语,因为它们不仅精炼简洁,而且包含了特别深刻的哲理。每一次学到新成语时,我都会细细思考,真的很有启发。”除成语外,唐诗宋词也让马修点头称赞。“虽然理解起来有点难,但是它们工整又优美,太吸引人了。”

  采访时,马修说起中国的历史故事也头头是道;对中国不同民俗也有了解。“中国56个民族各不相同,服装和习俗特色鲜明。此外,中国还有一大特色,就是方言,它种类更为繁多,非常有趣。”

  马修对中国的了解让人惊叹,而他最想对中国说的话,就是“谢谢”。

  “作为一个外国人,我没想到中国能给我这么多教育的机会、增长见识的机会、结交朋友的机会。中国给我的每一次惊喜,都让我对这个国家充满了感激之情。”“学霸”马修在中国留学期间,两度获得国家汉办奖学金,并成为大连外国语大学麦德林孔子学院的榜样学员。

  更巧的是,马修在中国还成就了一段姻缘。“我太太是日本人,和我一起来中国留学,我们是同桌。”马修笑着说:“有意思的是,我俩是用中文交流的,并且最后走到了一起。”

  怀着对中国的一腔热血,这个来自南美洲的男生踏上这片古老的东方土地,而中国也没有辜负其期待。对此,马修心里满是感激:“你能给一个人最好的礼物就是教育,别人抢不走也偷不了的就是知识。这是中国给我的,我没有理由不感谢。”


 
 
 
责任编辑:
闫凤通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哥伦比亚,学霸,中国,情缘,旅游,感知,美丽,马修,右一,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大咖嘉宾畅谈黄山旅游再出发 要发展更要保护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旅游卫视台标著作权纠纷案侵权者被重罚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