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桂林4月20日电 (记者王云娜) “我把家里3亩土地流转给公司,再加上务工、门票分红和经营农家餐厅,一年收入不下5000块哩!”粟启军难以按捺内心的兴奋。
粟启军是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区泗水乡周家村白面红瑶寨的一名贫困户。近年来,在泗水乡党委政府的引导下,他成为了“扛起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两栖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2014年,泗水乡采用“政府牵线搭台、企业策划经营、群众协作参与”的运作方式,引进龙胜泓文生态农林科技贸易有限公司进驻周家村白面红瑶寨,流转寨上梯田作为公司皇金菊的种植基地,同时反聘寨子里的群众为公司打工,打造皇金菊、睡莲观赏基地等四时花海景观。
“收购黄金菊的老板多了,观光赏花的游客也络绎不绝。”泗水乡党委挂职副书记王昊介绍,目前,白面红瑶寨黄金菊种植基地已经发展到700多亩,每亩产值达到两万元以上。多彩的红瑶山寨自然景观加上神秘的民族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赏四季花、品农家饭,村民的腰包自然鼓了起来。
2016年,白面红瑶寨游客接待量达9.5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5700元增加到2016年的6600元。2016年,白面红瑶寨光是旅游营业额就达到500多万元,全寨12户贫困户均参与乡村旅游开发,每户年增收500元,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38.09%降低到2016年的28.57%。
不光是白面红瑶寨,以旅游促脱贫的例子在泗水乡还有很多。为助力贫困群众搭上“旅游快车”,泗水乡党委政府借助2015年成功打造成广西五星级生态乡村旅游区优势,深入发掘“红瑶文化、红色文化、红衣节”等旅游品牌,做大做强乡村旅游,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农民就地就业、产业就地转型、农产品就地增值。
目前,泗水乡建设了油菜花梯田、黄金菊梯田、红藜麦梯田、花果山等观光板块,把弘扬“红色旅游品牌文化”与 脱贫致富融合起来,带动当地群众开办农家乐、经营特色小吃等,走出一条旅游扶贫之路。
据王昊介绍,泗水乡共有1041户贫困户,共计4325人,八滩、泗水、里才、里茶4个村是“十三五”期间的贫困村。眼下,旅游扶贫正奋力撬动全乡脱贫致富,多达4500人卷起裤脚搞旅游,50多家农家乐餐厅开了起来,村民人均收入达到6600元。2016年,全乡368户贫困户、1558人率先摘掉了“穷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