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旅游资讯 > 正文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旅游升级需要“全域”发力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7-05-04 12:29  来源:人民网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旅游消费提亮中国经济。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数据,出游人数、旅游收入双双走高:全国共接待游客1.34亿人次,同比增长14.4%;实现旅游总收入791亿元,同比增长16.2%。国家旅游局认为,这是“从景点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一次集中而全面的展示。

全域旅游是什么?就是把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简单点说,就是处处可游的“大旅游”。园区型产品异军突起,新业态产品层出不穷,乡村旅游、城市周边游、古城古镇游、节庆民俗游等持续升温……“五一”假期,全域旅游从“点上发力”到“遍地开花”,正是旅游与大众需求良性互动的结果。

人们的生活需求,已从存在感向满足感转变,需求的满足越来越依靠良好的体验而不是标准化的产品来实现。具体到旅游领域,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游客追求的不再是到景点拍照留念、去餐厅有饭果腹、在宾馆有床过夜,不再满足于程式化的流水线服务,而是更多希望得到全感官、多触发的休闲体验。

当前,我国旅游业正在经历结构性失衡的阵痛,不断提升的旅游消费需求与有限供给之间出现了裂缝。比如,景点一成不变,缺乏增值体验,游客只能走马观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除了手机里留下几张“标准照”,头脑里难有深刻记忆。景区冷热不均,热门景点人满为患、拥堵不堪。有人调侃,所谓景区就是在人缝里种上几棵树、盖上几间房。此外,部分景区旅游过分看重门票经济,千方百计在提高票价上做文章,却很少在提升服务上动脑筋,无形中增加游客的抵触心理,影响了出行体验。

旅游行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全域的图景日渐清晰。“旅游+”是实现全域旅游的一大核心路径。选择“旅游+”,使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文化、医药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共融共生,带来各种旅游产品的丰富多彩,较好满足了游客知识获得、文化感知、休闲娱乐等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更为重要的是,“旅游+”的产业融合,将实现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融合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增加旅游综合消费,摆脱门票经济依赖,既为旅游业自身发展拓展了空间,也为带动其他产业提供了动能,为整个经济结构调整注入了活力。

然而,景区拥堵、垃圾遍地、商贩坐地起价等在景点旅游中饱受诟病的问题,同样也存在于全域旅游中。因此,发展全域旅游,同样呼唤旅游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事实上,无论是近年21个省市自治区的旅游局升格为旅游委,还是在多个省份、数十个地市设立的旅游巡回法庭,都是行业管理改革的一部分。管理变革的最终指向,是服务能力的提升和监管效率的提高,旅游厕所革命、市场秩序监管不断推进,正是游客满意度上升的最好注脚。

当然,转向全域旅游,不能误认为是处处建景点、处处建宾馆饭店、处处建游乐设施、处处建旅游综合体,盲目开发只会破坏旅游资源的整体性;也不意味着要放弃景点景区,而是要搞得更好,更加科学、更显品质、更有特色。“临清风,对朗月,登山泛水,意酣歌。”每一位游客都希望有个诗意的出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全域发力,让人们感受到快乐、幸福和有尊严,旅游产业才更有生命力。

《 人民日报 》( 2017年05月03日 05 版)

 
 
 
责任编辑:
闫凤通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旅游,升级,需要,全域,发力,刚过,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最佳“错峰旅游季”来了 想去哪玩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浙江建德:美丽乡村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