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人物资讯 > 正文
   
 
李新德:“反腐记者”的困惑与坚守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4-10-26 18:06  来源:天阅网网友投稿
 
 

    201311月,一篇名为《安徽涡阳一居委会两主任超生10胎》文章在网上被大量转载,随后,亳州市市委书记和涡阳县委书记作出批示,相关部门对此事展开了调查,而披露此事的人,名叫李新德。

 

20145月下旬,在重庆江南明珠酒店6楼的心语茶室,本刊记者见到了“中国舆论监督网”的创始人,网络反腐名人李新德,虽略显疲惫,却始终声音洪亮、坐姿笔直,这是李新德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李新德仔细查阅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诉材料

 

 

“军人性格”使然

 

    李新德出生于浙江南部,在海军航空兵的一座军营里长大,读完小学5年级,他就开始了“不安分”的人生之旅:他11岁回到安徽老家,借了5毛钱,步行九十多里路,考入县剧团;16岁时,他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再次走进军营,成为了一名海军战士;改革开放之初,他又做起了中药生意,成了当时人人羡慕的“万元户”;随后,他又放弃了生意,转而拿起了笔,成了一名新闻记者。

 

    李新德曾经是一名报社记者,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在《安徽法制报》当过通讯员,后来先后在安徽《富民报》、《检察日报》、《中华工商时报》、《中国改革报》等媒体做过记者。那时的李新德,可谓激情满满,他担任的是记者职业中最辛苦却最能实现新闻理想的深度调查记者。他想用自己的笔记录世相百态,书写时代的记忆。那段时间,李新德的大多数作品都与民生问题相关,其中不乏涉及揭露一些地方政府弊症的文章。

 

    但有时候,这类涉及批评政府部门的文章却总会因种种理由而无法见报。况且有很多文章在真实性和可读性上都没有问题,证据也很齐全,但就是发不出来。“我明白了,稿子发不出去,并不全是稿子的问题。”

 

    李新德写过一篇题为《千万元粮款哪去了》的报道,所有的发票账目都显示当地粮食局有人弄虚作假,包括秤都有问题。而且当事方刚被质监局处罚过,罚款的单据也有,证据非常齐全,但是稿子还是没能见报。事后,一位朋友告诉他,是粮食局局长把他当时所在报社的领导“摆平了”。

 

    那时候,他很沮丧,甚至有些悲伤,他觉得这样做新闻没有任何人生价值可言,与自己的理想可谓南辕北辙。“我从小就生活在部队里面,我自己长大后也当过兵,军人家庭的这种环境,成就了我的性格,宁折不屈,决不允许似是而非,我不是唯唯诺诺的那种人。”而对于当年自己稿子无法见报一事,李新德至今仍然耿耿于怀。

 

    而在当时,李新德也开始有些失望和气馁了,现实与理想的巨大落差使得他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他甚至一度考虑放弃记者这一职业,再次出发,去寻找真正有意义的生活。然而,也许上天在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就在李新德准备放弃的时候,他却等来了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

 

“网络时代成就了我们”

 

     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在中国刚刚兴起,还是一个新奇的东西,而李新德则很幸运地成为较早接触互联网的人。李新德坦言:“是时代成就了我们。”

 

    1999年,李新德写了一篇稿子——《村支书动辄开枪 众村民日夜难安》,标题就很抓眼球,这篇稿子反映的是基层治理中的暴利乱象:安徽省临泉县宋寨村时任村支书私藏枪支横行乡里,群众稍有不从,他便开枪恐吓,致使两人重伤,多人轻伤,群众不断上访却频遭报复。“那个村支书拿着枪去村民家里,农业税不给?嘣,就是一枪,计划生育罚款不给?嘣,就是一枪,当地好几个老百姓都受重伤,没人管得了。”当时稿子写出来后,李新德也有点担心它不能见报,最后,稿子幸运地刊发在了《江淮晨报》上。说到这里,李新德感叹一句:“要不是这篇稿子,我也不会认识到网络的力量。”

 

    那时候,《江淮晨报》恰巧刚有了网络版,这篇文章也被登载在了网络版上,结果第二天天津的《今晚报》就转发了,这也是李新德第一次认识到了网络媒体的特点——快!据李新德介绍,《村支书动辄开枪 众村民日夜难安》一文发表后没多久,该村支书就被捕了,判了三年。这也使得李新德名声大噪。

 

    也正是从那时起,李新德决定,以后再有刊发不了的文章,就在网上发,正好当时山东有个检察官创建了一个叫“反腐败网哨”的网站,“反腐败网哨”邀请李新德担任该记者调查栏目的主持人。李新德的很多文章都放到了“反腐败网哨上,从此网络成为李新德的新阵地。

 

    2003年,李新德在山东检察官培训中心见到了“反腐败网哨”的负责人,提出了自己想建立一个网站的想法,对方一听表示很支持,并给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就这样,“中国舆论监督网”诞生了。

 

    “中国舆论监督网”(http://www.yulun51.com)建立之后,亦是挫折不断,有关部门认为这是一个私人网站却冒用“中国”之名;也有人批评这个网站成天只知道报道社会上的负面消息,缺乏正能量。但李新德认为,社会上的某些“疮疤”,总得有人来揭,要不然永远都不会痊愈。所以,他“自不量力”地做起了这个“揭伤疤”的人。

 

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

 

    面对批判和质疑,李新德并没有动摇,他说:“我当时看到了什么呢?看到的是一篇文章往往真的能解决问题。”“中国舆论监督网”成立后,李新德把自己没能在报纸上刊发的文章和以前的一些文章都放到了这个网站上。

 

他写的《莫让英雄流血再流泪》一文讲的是安徽的一个民兵营长勇斗歹徒、光荣负伤,却被人冒领功劳的故事。当时有个歹徒杀了13人呢,一路杀来“所向披靡”,连公安局都“没办法”。那个民兵营长带着几个老百姓拿着叉子把歹徒打死了,在打斗中,营长也被砍了好几刀。负伤之后,县长带着民政局长、武装部长去看哪个民兵营长,领导对他说:“你放心吧,你的医疗费用政府给你报销。”民政局长说:“你放心吧,我们给你评残。”武装部长说:“你放心吧,我们给你记功。”开始还好,民兵营长的事迹还上电视了,但过了不到一个月,医院院长却要赶这个民兵营长出院,因为没有医药费了。于是,民兵营长就带着伤开始上访。“我是在阜阳市的信访局门口碰到他的。此后,我就介入了,开始调查。最终写成了那篇稿子。”最终,民政部门给民兵营长评了残,李新德还“押着”武装部给民兵营长评了个三等功,公安局把上级发的奖金也分了几万给民兵营长。“当时,公安部给当地公安局奖励了六万块钱,而且记了一个集体二等功。实际上,破这个案子并不是当地公安局的功劳,是公安局冒领了人家的功劳。”说到这里,李新德长叹了一口气,对于社会上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他感到无奈和无力,自己能改变的东西还是太少了。

在谈到他的《十八户农民被夺土地命根子》一文时,李新德显得有些得意。因为这件事包括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都进行了报道,而最先调查这个事情的人正是李新德,李新德介绍“当地县政府造假文件,坑害农民。文件全是假的,根本站不住脚,我们介入以后,土地全都还给老百姓了。复耕、赔偿农民损失。”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三十分》也曝光这个事情了。“当时,《焦点访谈》给我打电话说对这个事情比较感兴趣,我说,对不起,《新闻三十分》就在现场。”

在李新德看来,做这些事情也许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惠,有时甚至是“自讨苦吃”;但是他很开心,也有些自豪,他觉得人活在世上,就要做一些自己认为值得去做的事情。如果他的文章促进了一些矛盾的解决,就是对他最大的奖赏。

 

       当事人的一面锦旗给李新德的是一份自信和肯定

 

反腐需要坚持和智慧

近年来,国家出于对网络安全的考虑,加强了网络舆论的管控,网络舆论监督也被压缩了空间,李新德坦言,他还是希望有关部门能放宽对舆论监督的管控,国家出台这一政策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维护互联网秩序和安全,但也可能被人利用。不能排除个别贪官拿国家的某些政策当成自己不被监督的“挡箭牌”。

李新德认为,“人不能因言获罪”,他揭发的事情,要是证据证明事实就是这样,那么他是没问题的;要是他没有任何证据就乱说,那么他是违法的,遇到这种情况追究他的责任他也无话可说。但是,不能因为有人监督你,你就找个罪名让别人闭嘴,这是不对的,这样做对舆论监督是一种伤害。他有时候甚至怀疑,如果把舆论全放开,是不是也不会酿成什么大祸,甚至对社会监督是一件极大的好事?

李新德告诉本刊记者,他写的《山东省济宁市下跪副市长李信丑行录》一文发表6天后,济宁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曾给他发去一封“辟谣”邮件,称该文“内容纯属伪造,所附照片纯是个人拼接而成。李信同志作为济宁市副市长、济宁市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工作一直兢兢业业,作风公道正派”。邮件还称,文章“对李信本人造成了极大伤害,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该文作者和有关网站涉嫌诽谤”。“如果当时退缩了,当时我被吓唬住了,那么李信就会继续当他的副市长,一个贪官也许就会安然无恙了。”对李新德而言,坚持原则是很重要的。

当然,在当下除了坚持,还需要的是智慧,即使是贪官,在落马前也掌管着国家权力和许多公共资源,民间反腐人士仍然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中需要格外谨慎,对待每一个案件都要非常严肃。采访中,李新德提到了一位反腐前辈——原《山西少年报》记者高勤荣.高勤荣的遭遇多少给人们提了个醒:除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合理合法,还得防范别有用心的人下套子。“一方面得提防自己的做法是否合法,这是一条明面上的红线;另一方面还得提防有没有人设置陷阱,这是暗地里的雷区”。

李新德还特别提醒到,作为一名反腐“记者”,也并非有了证据就能立马调查。还得分析形势,要有社会责任感。比如说,群体性事件,我们不能去煽风点火。要去做工作,想办法沟通,找到理性的解决方式,不能图自己一时痛快。要始终坚持心中理性的成分,有时候一些非理性的正义诉求,甚至会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民间反腐需要更多关注和支持

 

在谈到网上流传的“收费反腐”时,李新德并没有回避。这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有人质疑有偿反腐会改变公益反腐的初衷,使得民间反腐失去其正义性。变成某些人牟利的手段;有人则表示了对民间反腐的同情,因为反腐也需要成本投入,若不收取一定的费用,日久天长很难负担。

 

李新德没有否认自己在反腐中会收费,但强调是选择性收费。如果是纯粹的反腐举报,不涉及举报人的个人利益或者举报人经济条件十分差,那就坚决不收费。但如果是含有个人目的的举报,例如情妇举报贪官,这就会收费。“最早都是免费的,但到了2008年以后,生活很艰难,就开始考虑区别收费了”。

 

比如,鞍山国税局直属分局原公务员李文娟举报鞍山市国税局原局长刘光明违法违规为企业减免巨额增值税、涉嫌账目造假等问题和其50万元美容屁股一事,举报成功后李新德收了100元“电话费”。北京怀柔区农委原副书记王海洋的老婆举报丈夫包养情妇,举报人坚持要付给100元,声称这是补偿给李新德的电话费。

 

20135月,李新德接到河南太康县国土资源局原局长成富才女儿成博菲的投诉,称成富才因为得罪了河南省纪委某位副厅级官员而遭报复,一审被判了19年,案件有可疑之处。5月下旬,李新德和另外两名民间反腐人士一起开始介入调查,经过采访核实,撰写了一篇题为《河南周口太康县成富才案另有疑云》的文稿,并在互联网上传播。而这件事中,李新德等人和于成博菲所签署的10万元劳务合同却让其饱受质疑,并且被当地公安局以“非法经营罪”网上追逃,但在一个多月后撤销。

 

             反腐路上他依然勇敢坚守前行

 

本刊记者最后问李新德,这些年每当遭遇挫折或者困惑时。您是怎样坚持下来的?李新德闭目思索,睁开眼后慢慢的说了八个字:“为民立言,唯真为美。”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原所长孙旭培教授在送给李新德的一本书里题下了这八个字。2002年,正是李新德最徘徊的那段时间,在当时,这八个字给了他极大的鼓励。

 

如今的李新德依旧很忙,经常是一个人、一台笔记本电脑、一台相机就出发了。但他希望自己能闲下来,最好是没有事情可做。“社会不再需要我们这种人,才是我最大的心愿。”

 

      转载自清风杂志 2014.09总第57期  文/本刊记者 王义正  

 
 
 
责任编辑:
红叶先生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李新,反腐记者,困惑,坚守,2013,一篇,名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实力派山水画名家 陈忠财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王新:爱在灵魂深处的情结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