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今日头条 > 正文
   
 
民俗歌舞剧《大端午》在汉公演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7-05-27 15:32  来源:凤凰湖北
 
 

图为:秭归原创民俗情景歌舞剧《大端午》总导演梅昌盛。图片来源:凤凰湖北 摄影:郑清雄

“峡江方圆,梦在秭归。一条端午文明的漫漫古道沿袭千年,生生不息。”2017年5月26日晚,来自湖北秭归的民俗情景歌舞剧《大端午》在武汉琴台大剧院演出,收到现场观众的热情掌声和一致好评。该剧导演梅昌盛在演出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大端午》历经3年时间的创作和打磨,希望通过艺术表达让更多人了解屈原故里秭归,传承当地民俗与文化。

据了解,《大端午》以秭归深厚的屈原、端午文化为主题,以秭归县 “一个端午三次过” 特有习俗为主线,从农历五月初五头端午开始,到五月十五过大端午,五月二十五再过末端午。在“端午闹一月”的艺术呈现中有序、顺畅地融入千百年来秭归人民因纪念屈原、传承和弘扬屈原精神而孕育出的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将一个内容丰富、风情迥异、特色鲜明的秭归端午淋漓尽致的呈现。该剧从大山情韵、大江情思、大地情怀三个不同的艺术视角展现峡江秭归的端午文化,或悲或喜、或新或奇,或国家大义、或乡土深情,全在情景歌舞之中升腾、奔放。该剧由序-太阳神祭、头端午-大山情韵、大端午-大江情思、末端午—大地情怀四部分组成。

该剧总导演,湖北省文联副主席、省舞蹈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编导梅昌胜介绍:“这次《大端午》在琴台大剧院演出,是面向社会公众的首次公演。”

谈创作:秭归人杰地灵 被农民歌声感动

梅昌盛说,创作《大端午》的初衷是被秭归的文化吸引和打动。“端午节是一种自然的节气,它是一种民俗,又因为屈原,所以被赋予了一些文化的涵义,把端午的民俗民风提升到爱国主义情怀的境界。秭归端午有特色,一个端午分三次过,一个节过一个月,人民对生活的热爱,这是一种地域的文化特色,如果不用新的艺术形式体现出来,就觉得很可惜。”

在创作过程中,梅昌盛时常到民间采风,农民的一段随意歌唱被用到剧中。梅昌盛说,这种没有刻意修饰的原生态表达散发出乡土气息,具有唯一性,这些是专业课堂完全唱不出来的。“秭归风景也非常美,采风中,思想灵魂被大自然碰撞的感觉非常美妙难忘。”

梅昌盛表示,文化是秭归的瑰宝,今后会继续关注秭归,或许会用其他艺术形式对秭归文化进行包装与传播,让更多人了解秭归。

谈剧团:县级剧团的艺术水准得到认可

《大端午》由秭归县屈原艺术团负责演出,这个成立于1996年的县级艺术团肩负了“弘扬屈原精神、传承屈原文化”的使命。2014年,《大端午》被列入国家文化产业重点项目。2015年,该剧赴北京参加端午文化交流演出活动;2016年该剧代表中国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参加“中加文化交流年”活动。

导演梅昌盛介绍,3年来创作不断更新,演员不断提升,技术也不断更新,整部剧在不断打磨。梅昌盛说,5月26日晚的演出是《大端午》面向社会公众的首次公演,“秭归屈原艺术团作为县一级的剧团,能进琴台大剧院演出非常难得,这也是一个标志,说明该剧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准”。

 
 
 
责任编辑:
卢静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民俗,歌舞剧,大端午,公演,图为,秭归,原创,民俗,情景,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50岁重庆大叔成功登顶珠峰 花费29万元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中国电价每度下降1分1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