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大兴镇,牡丹·中国“万顷牡丹—华香长岭”种植启动仪式圆满举行。本次活动是牡丹·中国“美丽中华富民绿化工程”的第三站。活动由中共松原市长岭县委主办,中共松原市长岭县大兴镇承办,吉林省英启生科技有限公司协办。中共松原市长岭人民政府县长包春辉同志主持种植启动仪式。中央中直机关书记处书记王锦铭同志、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局长黄玉江同志、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政治部主任申学魁将军、中央电视台农业军事频道节目中心黄齐国将军、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副处长彭超同志、国家体育总局五部副部长万红军同志以及松原市委、长岭县委、长岭县人大委员会、长岭县政协、山西省晋中市人大常委会、山西省介休市人大常委会等部门的领导参加了本次活动。在活动中,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领导为山西省介休市与吉林省长岭县成为友好交流市县颁牌。中央中直机关领导,宣布启动仪式正式开始,中国油用牡丹之父、国家林业局木本油料协会首席牡丹江专家、瑞璞牡丹江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孝庆与亲临本次活动的领导和嘉宾共同成功的种下了代表长岭县产业结构改革的第一颗油用牡丹苗。此次活动的圆满举行,不但拉开了油用牡丹在东北地区大规模种植的序幕。同时也标志着松原市长岭县农业结构调整改革的成功开始。
在牡丹·中国“万顷牡丹—华香长岭”种植启动仪式上,松原市委副书记武胜国同志在发言中表示,长岭是农业大县,具有悠久的农业历史和丰富的农业资源。油用牡丹项目落户长岭,正是长岭县委县政府、吉林省英启生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及落实习总书记的批示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推动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融合产业发展的又一重大突破。该项目总投资5.5亿元,一期播种、二期加工、三期旅游,经过逐级拓展,力争五年内打造成中国东北最大的牡丹种植区、最大的牡丹花观赏园、最大的牡丹油生产加工基地,创建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新型绿色高效农业示范区。这个项目必将成为富民强县的新希望、生态农业的新亮点、经济腾飞的新引擎。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兴起,面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任,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助推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转变。县委县政府会始终秉承敬商、爱商、亲商、富商理念,像哺育新生婴儿一样对待项目,以最优资源、最佳政策、最大诚意,为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保姆式服务、跟踪式服务、订制式服务,让油用牡丹根植在长岭、成长在长岭、盛开在长岭,以实际行动打造科技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让万顷牡丹成为我们风光秀丽的对外窗口、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靓丽芳香的特色名片,打响多彩岭城、幸福家园城市品牌,走出一条具有长岭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来自山西省的嘉宾,山西省介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宇同志,在启动仪式上向长岭县有关领导介绍了油用牡丹种植与研发已经取得的经验,并表示将以这次“手拉手”友好交流市县为契机,搭建一个更高层次的互动合作平台。双方通力合作、共享资源、联合开发、输出成果,协同更多的地区和县市,加速油用牡丹产业的集成化、合作化、国际化的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孔祥智在发言中指出,油用牡丹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油用牡丹拥有生态、经济和景观三大效益的统一性和一二三产业的同体性,全身是宝的油用牡丹,对促进我国油料生产、保障粮油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加快致富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将是一个深得民心、功在当代、载入史册的利国利民大事业!
为了将建设“牡丹-中国”“美丽中华富民绿化工程”真正的落实到实处,吉林省英启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左月琴女士表示,公司已经启动了一期种植油用牡丹4000亩的工作,投资总额为1000万元。在完成一期工程后,二期规划种植油用牡丹3万亩,投资2500-8000万元;三期规划种植10-30万亩,投资1.5-3.5亿元人民币,建设牡丹油加工厂,开展牡丹药用研究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1000万元,建设3000平方米厂房,也将逐一启动。
人间四月天,华香在长岭。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爱花的民族,尤其钟爱牡丹。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牡丹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相结合产物。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说过:“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油用牡丹将成为我国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产业,好一片美丽的牡丹花—牡丹中国、华香长岭!抢抓机遇,为全民族的健康、携手共创这美丽产业!美丽中国梦,牡丹产业兴。
新闻背景资料
长岭县情简介
一、基本情况
长岭县隶属于松原市,位于吉林省西部,松原市西南部,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科尔沁草原东部。幅员5736.3平方公里,耕地33.26万公顷,林地6.4万公顷,草原6.8万公顷。全县辖10个乡,12个镇、5个园区和6个国营农林场,232个行政村,总人口70万人,70%以上是农民,是典型的农业县份。长岭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全县属中温带半湿润半干燥区,年平均气温为4.9 ,10 以上有效积温2919 ,年平均降水量470毫米,无霜期一般在140天左右,具备农林牧综合发展的基本条件。盛产玉米、葵花、大豆、马铃薯、花生、甜菜、辣椒、大蒜、黄烟、西瓜等,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油料生产重点县和吉林省玉米出口基地县。具有地方特色的三青山土豆粉条和新安镇“三辣”(辣椒、大蒜、黄烟)畅销国内外。长岭交通便利。铁路平齐线、通让线在太平川镇交汇,大广高速公路在境内通过,国道203线纵贯南北,省道长白西线横跨全境,乡乡通油路并与国省级干线形成交通网络。长春—西巴彦花铁路已开工建设,长太高速公路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2018年可开工建设,将打通我县对外联系“血脉”。
二、自然资源
长岭县资源丰富。硅砂储量4亿吨以上;油母页岩储量1亿立方米以上;天然气储量825.7亿立方米;石油储量12.4亿吨以上。风能开发潜力较大,年有效风时2000小时以上,年发电近9亿度。此外,粘土、膨润土、泥炭土、建筑用沙等资源储量都很大。
三、产业发展
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327亿元,同比增长9%;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7.6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5.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3亿元,同比增长1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98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0800元,同比分别增长5.9%和14.4%。
第一产业。2016年,长岭县新打抗旱大小水源井1.6万眼,大力推广深松深翻、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农业适用技术,粮食产量达到350万吨。大力发展优质畜牧业,规模化牧业小区发展到723个。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兴源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120个。全县农业产业化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3家,解决就业4800人,带动农户近8万户。不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转移农村劳动力17万人,劳务收入实现19.2亿元。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提高。
第二产业。2016年,长岭县引进资金到位185亿元。全年在建工业项目100个,新开工项目66个,其中亿元以上20个。全县工业总产值实现482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1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1%和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397.2亿元,增加值实现11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2%和13.8%。
第三产业。2016年,全县民营经济总户数达到3.56万户,主营业务收入实现573.3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8.75万人,同比分别增长6%、8.6%和9%。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16亿元,同比增长9.4%。
四、文化科技教育
教育:2016年,全县2146人升入本科,本科上线率达到88.47%,本科上线率首次突破85%大关;普通高考一次性上本科线人数连续五年居全市前列;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毕业就业率保持在100%。
文化:围绕国家和省文化发展战略,以全国文化先进县、长岭籍文化名人群体和蓬勃发展的文化活动为依托,优化文化创新发展环境,加快文化骨干人才培养,文化产业人才队伍进一步扩大、水平显著提升。启动“长岭好人”评选活动,传播社会正能量。举办“书香长岭”、“文化周”等系列活动,丰富城乡百姓业余文化生活。2016年,全县新建14个农村文化广场。
科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建立和完善长岭县科技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快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提高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的速度,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经济效益。
牡丹项目简介
一、公司基本概况
吉林省英启生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山西省介休市含香油用牡丹种植责任有限公司左月琴董事长,中国牡丹书画院蔡云启院长,浙江台州市灵生果蔬有限公司黄灵生董事长三人共同投资。公司2017年2月在长岭县工商行政部门注册,项目计划书总投资5.5亿元,一期种植油用牡丹4000亩,投资1000万元;二期规划种植油用牡丹3万亩,投资2500-8000万元;三期规划种植10-30万亩,投资1.5-3.5亿元人民币,建设牡丹油加工厂及西兰花深加工厂,开展西兰花、牡丹药用研究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1000万元,建设3000平方米厂房。
另外今年种植西兰花1万-1万5千亩,需要投资1800-2700万元;建冷库5000平方米,低温库5000平方米,生产流水线设备一套,粗加工车间6000平米,需要投入5500万元。
二、未来发展规划
五年内要在吉林省长岭县建设“牡丹-中国”“美丽中华富民绿化工程”,集文化、旅游、药用、科研、加工、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牡丹、西兰花产业综合基地,包括体育赛事、旅游基地、牡丹文化小镇。
牡丹油加工基地:2019-2022年牡丹深加工基地占地30万亩,牡丹油加工车间2000平方米,年底建成投产,年加工牡丹籽油1万吨。5年后,年加工12万吨,销售额1.5亿元,实现利润7000多万。以后,其他深加工项目逐项上马,依托科研成果,延长产业链条,最大限度提高牡丹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利润。
旅游基地:万亩牡丹园联合龙凤湖形成自然游,国际、国内水上赛事、牡丹文化小镇与原始萨满部落、朝鲜民族村、红旗村等结合,整合食、住、行、娱、用形成文化产业链,综合打包旅游产品,丰富消费可选性。
三、效益分析
油用牡丹产量高、含油量高、用途广,即便十几年后市场饱和,也会远远高于大豆和玉米的收益,不存在市场风险。但由于目前种苗市场管理还不规范,引种时应注意品种的选择和质量的掌控。
第1年投入种苗费2800株*0.8元/株(以3年苗计约0.7-1.00元)=约2800元;间作中草药等可收入2000元左右。间作其他农作物可收入1000元左右。两项对冲多投入约1000元-1800元;第4年亩产籽200斤左右,收入2000元以上,与其他农作物收益相同;第5年亩产籽300斤左右,加上采集花瓣、花蕊收入3000-4000元;第6年亩产籽400斤,收益4000-5000元;第7年亩产籽500-600斤后,亩综合收益500-8000元;第8、9、10年,每年亩递增收入1000元以上。也就是说,1亩地前期比种植其它农作物多投入2000元左右,10年内可比种植其它农作物增加收益60000元左右,而且可连续收获40-60年。牡丹根每亩价值还可达万元左右。按收获50年计,投入与产出比达1:50以上,而且不必年年耕作,节省大量人力,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
四、市场前景
中国的人均粮食消耗量呈下降态势,而同期的食用植物油人均年消费量仍呈增长态势。十年内中国五大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及产量呈下降趋势,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种植面积及产量在近两年呈加速下滑,国内油籽压榨原料严重依赖进口。
油用牡丹自开花至结籽收获期间无虫害,不使用任何有毒杀虫药物,因此牡丹籽油是一种新型的植物安全油、健康油,还是一种人人必须的、可降“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可防治癌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等多种疾病的功能油,牡丹籽油的亚麻酸含量比茶油和橄榄油高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而且油用牡丹是我国所独有的、土生土长的、原生态的小灌木,不存在转基因的问题。油用牡丹具有高产量、高含油率、高品质,低成本种植、可持续生态循环生产等特点。
油用牡丹是配套建设高效农业、旅游观光生态园、采摘园的最佳配伍树种,既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观赏价值,又有优良的生态价值,因此,油用牡丹是实施“牡丹—中国”“美丽中华富民绿化工程”的首选树种。
五、农业发展模式
遵循“自愿、有偿、依法”的原则,充分发挥价值导向功能、行业标准功能、风险化解功能。利用当地人少地多、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创新农业生态体系建设,在土地经营权实现有序流转前提下,把现在的项目区建设成绿色、生态、环境优美的新型高效农业区,形成连片种植的规模效应,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农业规模化经营。同时,围绕稳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切入点,结合当地实际,以“满足市场、富裕农民、优化生态”为目标,以效益链风险防控的商业模式发展“订单农业”以及“公司+基地+科技+农户”的产业化循环运作模式,与农民建立稳定的产销合同和服务契约的紧密关系,帮助参与生产者解决资金投入、种植技术和产品销售难题,化解市场风险,使农民完全摆脱“丰产不丰收”等后顾之忧。
人物介绍
赵孝庆,中国油用牡丹创始人。北京林业大学客坐教授,牡丹世家二十四代传人,瑞璞牡丹董事长。国家牡丹与芍药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林业“诺贝尔奖”——梁希林业奖获得者。迄今独自或参与培育的牡丹新品种360多个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牡丹新品种数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新中国牡丹产业化发展的历史见证人,研究牡丹四十余年,于2004年首次发现牡丹花籽油,被誉为世界“牡丹油之父”,参与编写了《中国牡丹图志》、《国花大典》、《菏泽牡丹大鉴》、《中国牡丹》等多本牡丹的权威著作。
1985年,赵孝庆曾受中国园林总公司派遣,考察香港春节期间牡丹市场行情。后来又作为中国花卉代表团成员访问法国,应美国花卉公司邀请,访问美国。
1992年,首次代表中国参加在法国举办的“波尔多国际花卉博览会”,并获银质大奖,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1994年,为争评国花,在人大 常委会开幕期间将大盆催花牡丹摆上了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好评。
1995年,在北京北海公园牡丹展览会上,廖汉生副委员长为“牡丹盆景”题字 “独占鳌头”,林科院洪涛教授题“登峰造极”。
1998年受林业部委托,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有关《牡丹种苗商品质量标准》和“牡丹病虫害防治”、“牡丹盆栽”等自选课题,并获国家、省、地、市科技奖20多项,其中“牡丹换芽嫁接”获中国科协金桥项目一等奖;“凤丹实生苗 嫁接观赏牡丹在商品化生产上的应用”获中国第四届花卉博览会金奖。
2004年8月,他找到中国林科院帮助分析,结果出来了:牡丹籽富含人体需要的氨基酸、维生素、优质蛋白、多糖和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极具开发价值。
2006年,赵孝庆把压榨牡丹籽油送到中国林科院,以牡丹籽仁为原料,经压榨、精制等工艺而成的金黄色透明油状液体,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竟然高达92%以上,其中 -亚麻酸占42%,多项指标超过被称为“液体黄金”的橄榄油。化验人员惊叹:“这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
2009年通过山东省科技成果鉴定,专家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牡丹籽油生产工艺》的技术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产品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同时鉴定的《油用 牡丹GAP规范》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有关专家评价说“这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2009年承担了 “中医药现代化攻关 项目”—— 牡丹(芍药)籽亚麻酸的制取工艺。他还获得了牡丹籽剥壳机专利、牡丹花蕊茶等多项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