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6月22日消息:“中国梦,气象新,那是国家的富强梦……”,近日,这首糅合京剧唱腔和现代音乐的原创京歌《中国梦》,在上海市闵行区机关、社区、京剧票友会等不同合唱团体中广为传唱。传统文化与流行元素的激情碰撞赋予《中国梦》别样的魅力,歌曲的创作人员也期望这种创新能让更多人感受到京剧的魅力,爱上京剧。

京歌《中国梦》的四位领唱
京歌《中国梦》是由闵行区机关干部、作曲家以及京剧票友们联袂创作的,由于想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做成群众文化,参与创作录制的大部分为业余人员,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
歌曲创作者之一、上海市闵行区京剧票友协会会长余剑强介绍说:“没有时间和经费找大乐队现场演奏,只能通过音效合成完成背景音乐,然后加入京剧成分。京胡、打击乐等乐器的演奏都需要掐着音乐的点加入进去,出一点错就需要重录,非常繁琐,重录多次后才有了成品伴奏带。”
在录制过程中,余会长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唱老旦的老师。这位老师家住得远,需要花两个多小时,多次转车才能到达排练的地方,但她从未缺席。余会长表示,大家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来做成这件事。据曲作者金国贤老师透露,这也是他第一次做一个完全由业余演员演出的作品。

京剧票友们在活动中心进行练习
满腔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最终收获了美好的回报,诞生于3月底的《中国梦》在短短两个多月内,就被闵行区的京剧票友协会、机关合唱团,以及梅陇镇社区合唱团等广为传唱,并且代表闵行区参加了上海市2017年群众文化新人新作比赛。
6月20日,京歌《中国梦》甚至登上了福州路的天蟾逸夫舞台,全市900多位京剧爱好者在演出中深刻感受到了它的魅力。余会长说:“这首歌很有特点,唱出了对中国梦的向往,符合时代主题,只要好好打磨可以唱到任何平台去,而且可以唱很多年。”
理想是丰满的,但现实是骨感的。尽管《中国梦》在上海的京剧票友和闵行区的各个合唱团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但它的传播范围仍然很有限,而这也与京剧传承的尴尬现状密不可分。
余会长期待京歌《中国梦》能在电台、电视台以及新媒体的帮助下进一步扩大传播范围,以别样的魅力吸粉传唱,让更多人爱上京剧,为京剧的传承献上一份力。余会长说,他有一个“小目标”,那就是《中国梦》这首京歌能登上春晚的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