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计算机科学已经跳离传统的编程领域,开始渗透到各个行业中去。传统的“计算机科学”,也已有了跨时代的新含义。 6月28日,微软公益首届亚洲峰会在新加坡开幕。

图为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公益负责人玛丽·斯奈普(Mary Snapp)
这场名为“Enabling Opportunities”的峰会为期两天,汇集了来自亚太地区的高层政策决策者、教育工作者、以及非营利组织。他们在新加坡举行的峰会上讨论了在信息时代下,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毕业生数量的增长情况和职场现状,并预测了其未来的就业趋势。
峰会上,《经济学人》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其开展的”Education to 2030”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在研究覆盖的 25 个经济体中,虽然 15 个经济体预计将增加公共教育支出,当今的学校并没有重视分析与计算机科学技能教育。其中,中国对公共教育支出排在本次研究的25个国家中的第23位,近年中国财政紧缩以及人口老龄化是致使中国在本次研究中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
《经济学人》的这次调查也显示了各国各校园内的网络普及情况:在接受调查的25个国家中,中国大陆的校园网络普及情况位于第10位,仅次于美国,英国,以及澳大利亚;调查中排名前三位的则是芬兰,挪威,以及中国香港。调查预测,截至2030年,中国各校园内网络普及率将上升近15%,将超过了全球平均上涨水平。
谈及近年来炙手可热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毕业生,《经济学人》信息部也预测,中国的STEM毕业生数量将实现最为快速的增长。到 2030 年,中国的STEM毕业生数量将超过40万人,占总劳动人口的0.4%。其他发达国家STEM毕业生所占总劳动人口的百分比分别为:日本(0.3%),新加坡(0.4%), 美国(0.5%)。
而面对中国快速增长的STEM毕业生比率及校园网络普及率,各国专家也纷纷表示,在极速增长计算机科学教育数量的同时,中国教育从业者也需要注重高等教育中计算机科学课程安排的质量是否过关。
与STEM毕业生数量增长速度保持一致的,则是世界范围内职场中对于STEM专业的高度追捧。世界银行发言人在会上介绍到,当前全球范围内共有超过7200万针对STEM开放的职位。而根据世界银行开展的全球职位调查显示,在抽取的2600万职位样本中,超过700万的职位要求就职者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科学教育背景。由此不难看出,在当下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拥有计算机科学背景已经不再是“程序员”专属的需求,而是帮助青少年触摸更广阔未来的必要渠道。
缩小计算机科学技能的差距并让亚太地区的青年群体接受计算机科学教育,任何一家组织机构都无法单独胜任。在本次峰会上,搜狐教育了解到微软与政府部门、企业以及非营利组织进行了积极合作。
“在微软为全世界青少年普及计算机知识的过程中发现,计算机逻辑运算思维才是计算机科学教育的核心”,搜狐教育采访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玛丽·斯奈普时她这样表示,微软在教育方面的投入目的是让更多青年群体,特别是亚太地区的欠发达地区青年群体、女性青年群体以及多样青年群体接受计算机科学教育,培养他们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