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教育 > 正文
   
 
奇葩作业为难家长 会进一步加剧教育不公平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7-02-21 09:01  来源:中国青年报
 
 

 试想,对于没有打印机的孩子、连微信都玩不转的家长,面对这样的作业,又能作何感受呢?这样只会进一步加剧教育的不公平。

  --------------------------------------------------------

  元宵节后,寒假将尽,家住华北某市的贾女士才松了一口气:“孩子的家庭作业终于做完了!”女儿在一所重点小学读三年级,一项作业是“读《时事画报》电子书,总结三件大事”,“找了半天发现这是清末的报纸,里头是政治漫画,还用了广东方言。”贾女士说,“别说孩子,家长读起来也费劲。”(《人民日报》2月19日)

  《时事画报》是晚清革命派在广州创办的著名文艺刊物。其内容虽不算佶屈聱牙,但文通意顺地领悟大概,对于不同行业、不同教育水平的家长来说,难度系数显然不算小,至于孩子,估计只有看热闹的份儿了。这种家庭作业,何止拼爹拼妈,简直要拼七大姑八大姨。打着素质作业的旗号,干着为难家长的活儿——这种剑走偏锋式的家庭作业,看似是在创新求变,实际上与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背道而驰,只让创新流于表面。

  从题海战术走向素质教育,本来是基础教育自我纠偏的一次契机。遗憾的是,不少素质教育偏重于形式创新,并未遵循教育规律。从我的观察来看,这类谬误大概有两类。一类是过分求新,近乎怪异,比如上述事例。还有一类,是不考虑现实操作难度的“形式主义”。比如现在很流行的“微信作业”,一些老师要求学生每天在班级微信群里“打卡”交作业。读拼音、背单词、说感受等等,都能被布置成微信作业。家长们每天都要给孩子录制语音和视频。为了完成这种家庭作业,每天要消耗一两个小时,但很多时候只是为完成任务而完成它,对真正的素质教育起效不大。
  对这些变味的“素质作业”,老师嘴一张,家长忙半天,最后往往吃力不讨好。家长们怨声载道,却也往往敢怒不敢言。笔者认为,这至少会带来三个“后遗症”:一是加剧年轻家长们的“过劳”状态。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家长群体基本是各个领域的“四梁八柱”,作业敢于奇葩、敢于脑洞大开,无非是瞄准了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心态。二是奇葩作业会扭曲家长对教育的正确认知,懂教育的家长对其还能辩证看待,而更多不懂教育的家长会误以为这就是孩子该追求的知识。此外,一些高成本的奇葩作业,背后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教育背景的门槛,对于自己经济能力较差、教育水平较低的家长而言,帮助孩子完成这样的作业绝非易事。动不动就复印打印、动不动就用微信交作业,试想,对于没有打印机的孩子、连微信都玩不转的家长,面对这样的作业,又能作何感受呢?这样只会进一步加剧教育的不公平。

  教育有法,创新有度,这才是中国教育最需要反思并实践的朴素原理。好在不少地方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比如,此前沈阳市教育局祭出了最严“减负”令,要求教师不得布置超越学生能力的作业;浙江省教育厅也曾专门下发《关于改进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规定不得要求家长通过网络下载并打印作业等。素质教育作业不能再成为异想天开的游戏了。

 
 
 
责任编辑:
孙晓娟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奇葩,作业,为难,家长,进一步,加剧,教育,不公平,试想,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