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教育 > 正文
   
 
高考40年多少人的命运被改变 1.2亿人上大学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7-08-08 08:28  来源:新京报
 
 

 精耕细作

  无论是仍然未能改观的应试化趋势,还是仍然存在的招生配额的地域不均衡,都表明高考制度仍有进一步优化空间。

  1977年9月,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中断了10年的高考。当年12月,全国高考恢复,在那个冬天,有大约570万人走进高考考场,27万人被录取。迄今40年矣!最近,很多朋友都在朋友圈回忆自己的高考,一些小文章,读来感触颇深。

  40年来功名,决非尘土。若说恢复高考的意义,自可去问那“开花的大地,解冻的河流”。而当我们每一次回首总能看到的是,当时间重新开始,一个国家的命运也柳暗花明。

  在过去40年里,我国有1.2亿人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我们的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5.7年提高到11.9年,人均GDP则从186美元增长到8866美元。

  事实上,历史上没有哪一次考试制度的改变,不曾意喻着一场更大的思想与变革。而我们尤其珍视的,是高考制度恢复以来,一个国家所能够获得的对于进步的补偿,对于历史的启示。正如一名学者所说,“恢复高考是在‘两个凡是’还没有打破的情况下进行的,它的意义远远超出教育本身,成为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导,也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声。”

  而具体到微处,则是一个个个体生命与家庭命运的重大转折。不过,与其说是高考改变命运,不如说是知识改变命运。与其说是对高考制度的恢复,不如说是对蒙昧与迷茫的摒弃,对教育与知识的尊重,以及向公平、理性与科学的回归。

  40年来家国,无数人的青春记忆,一个民族的价值方向。我们尚可有幸以我们亲身的经历,来清晰地讲述并深味。一方面,世界上的确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有着一个把国家与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考试制度。另一方面,我们也的确在不停地反思,更好的高考制度是什么?

  从1983年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到1985年“双轨制”和“自费生”出现,再到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从2012年开始面向贫困地区实施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到2015年对残疾人参加高考提供平等机会和合理便利做出明确规定……
  40年来,高考制度从恢复、巩固到完善、变革,几乎从未停止调整的脚步。但在40年后的今天,高考制度同样面临更深层的价值追问。必须追问的是,时至今日,高考所给出的,到底是一把尺子,还是一个机会?当考试变成择优汰劣的机器,那么教育的功能以及知识的价值是否也随之被轻慢?

  无论是仍然未能改观的应试化趋势,还是仍然存在的招生配额的地域不均衡,各种加分、保送生背后的特殊政策的黑洞,都表明高考制度乃至国家的人才选拔制度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高考制度恢复40年之际,高考制度的改革任务日显急迫。这是高考制度本身的进步性使然,亦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历史使命。

  显然,我们需要一种更加公平、更有效率的高考制度,需要为这个国家寻找一个更加充满活力与自由的未来。

 
 
 
责任编辑:
孙晓娟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高考,40年,多少,人的,命运,改变,1.2亿,人上,大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学校可以放假 资助工作不能放假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凌晨四点排队参观北大清华 学生建议网上预约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