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走进中国艺术大展》5月28日至8月8日在北京展出,展品包括百件毕加索精品原作(总价值约10亿元)及84幅记录毕加索生平的摄影作品。
腾讯理财《藏宝图》栏目特邀收藏界专家,从毕加索的生平、艺术价值、作品理念等多维度进行解读,带您认识不一样的毕加索。
《藏宝图》带你走进毕加索视频访谈第一期,特邀雅昌艺术网总编辑陈奕名,谈如何领略艺术大师毕加索的风采。以下为访谈内容精选:
毕加索艺术影响力:逝世40年依旧存在
其实毕加索他的作品可以贯穿了从他蓝色时期到粉色时期,可以看到他比如说受到塞尚的影响,或者到立体主义,到超现实,到整个新古典。他尝试各种各样的风格,他其实在现代主义这个美术流变中,他发挥一个特别重要的作用,是一个美术史上绝对不可逾越的一个艺术家。
中国在现代主义美术中间的这种变形和精英化的处理,其实包括抽象,很多我们这一课是缺的。那这个时候我们去不断看毕加索他中间的这种变化,其实是中国美术可以从西方的这种参照物中找到一种补课。或者是重新去看美术史发展的一个基本脉络的一个过程。
毕加索善于包装和经营自己的作品
我们可以用一个词,他很善于运营自己或者说经营自己。他对自己的整个,我们现在说叫包装,但当时非常善一个于把自己不同时期的作品和自己不同的侧面展现给公众。那这个时候,他其实是建立的一个非常强大的公众认知基础。
毕加索开拓了美术史上重大的转折
《亚威农少女》那个作品它刚出来的时候,在美术史上可以被称为第一幅美术主义绘画,如果看这幅作品的话,他一直想怎样用面积在二维的空间上去表现三维,这个时候他在立体主义做一个突破性的尝试,他把塞尚再往前走了一步。然后后边再跟布拉克在一起创作整个立体主义这种一系列的作品,其实质上开拓了美术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所以我更比较喜欢这幅作品。
毕加索作品架起了中西方美术交流的桥梁
其实懂毕加索的中国普通的观众的受众可能不多,因为毕加索时代太多变了,因为毕加索在不断的探索和变化过程中,我们需要看到一个他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变化,他这种变化除了女人之外到底有没有他更深层次的考虑。
他是一个社会性很强的人,可他又是一个很感性的人,他把理性和感性交织在他的作品中,不断地探索。这个探索的线索其实会给中国当代艺术和整个中国的观众去更好的认识西方美术有一个特别好的桥梁作用。
毕加索画作具有稳定的增值预期
说到投资,前段时间有一张《梦》,一亿多美金,他是稳步增长的阶段,他不会像说你买了可能会十年就暴涨,但它有一个稳定的预期。
中国藏家买西方大师作品更多是为了保值
那这个时候,我觉得也是富豪们为什么很多这两年王中军也好,那个王健林也好,包括很多中国的藏家开始买西方的意象派及这个时期的艺术,他们一定程度上也是保值。因为从他们企业角度来说,背后还有其他的动因。
其实他是为了跟他企业战略绑定的,所以说中国艺术家在买很多意象派或者是毕加索的作品的过程中,更多我觉得是保值加企业战略。未来的升值空间,我未必会有像前2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那样的的一个暴涨,但它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
关于“毕加索走进中国”艺术大展
“毕加索走进中国”艺术大展由山水文园集团、意大利Metamorfosi文化艺术协会、时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腾讯财经、腾讯理财、《藏宝图》全程支持的“毕加索走进中国”艺术展于5月28日——8月8日在北京山水艺术大道-山水美术馆开展。
这是北京历史上第一个展出数量空前,价值最高的毕加索精品原作展,大部分作品属首次于京公开露面,这也是由国内企业发起并参与主办的最高级别的艺术盛事。来自商业、金融、文化、艺术等诸多行业的领袖以独特的“注金”仪式,共同为传奇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展启幕。
毕加索作为20世纪艺术史上最举足轻重的艺术家之一,在多个艺术创作领域都展现出惊世骇俗的创作能力与无可匹敌的艺术影响力,其作品总量超过37000件。
本次展出的83幅毕加索原作来自5个国家的8位著名收藏家,覆盖其早、中、晚全部创作周期,艺术形式横跨油画、版画、素描、手稿、雕刻、陶瓷五大艺术领域。观众不仅可以看到闻名遐迩的《火枪手》、《女子半身像》等画作,更能集中饱览毕加索少有的大量对外展示的手工剪纸、雕刻、陶瓷等作品。
首次在北京展出的,还有毕加索生前好友--著名摄影师爱德华奎恩记录毕加索生平的84件摄影作品,这些珍贵影像生动的展示与传递了毕加索鲜为人知的真实形象,从工作、生活的现场记录感受他作为父亲、丈夫等凡人角色的热情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