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挖财早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年关将至,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在抓紧创收,希望在这个经济下行的年头,尽量避免春节质量的下滑。包括街头巷尾的乞丐。
不过话说回来,挖财君最近在街上倒是很少碰到乞丐,即便有,也是寡人问津的样子。
仔细想想,在杭州,这座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普及度极高的移动支付之城,乞丐们好像真的没法活了——
不好意思啊,身上没带零钱,就带了一手机。对于暂时无意施舍同情心的路人来说,这不啻一个好的托辞。

于是挖财君推测,因为移动支付的普及导致乞丐收入下滑的状况,可能在一二线城市普遍存在。不过很快就被朋友反驳了:
杭州的各种寺庙门口,拿个二维码求转账的乞丐不要太多哦!
我就在北京的天桥上见过挂二维码牌子的乞丐,千真万确!
看来江湖传言诚不我欺,我国的乞丐不仅有财力购买500元+的智能手机,还能够与时代接轨,搭上了【互联网+乞讨】的风口。
由此来看,说中国是全球第一个完成了移动支付革命的国家,也许并不为过。
然而,挖财君心理上还是过不去这道坎:
施舍者在面对一个有能力买智能手机的乞丐面前,真的愿意扫码转账吗?
挖财君上网搜索了一下,你还别说,真有视频节目为此做了一个实验。在节目中,主持人扮演成乞丐,并制作了自己微信二维码的牌子,上街乞讨,摄影师拍摄路人的反应。
首先是一位年轻妈妈,她在主持人出现后的第一反应是拒绝的,然后,主持人亮出了二维码,这位妈妈一脸懵逼。
此时她的内心估计是崩溃的,似乎没法拒绝了呢……于是非常顺从地扫码转账了: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另外一位男性的身上。一开始他也是不想搭理主持人,说自己“没有”,经提醒可以扫二维码转账之后,非常壕气的转了5块钱!
哥,顺便加个微信好友吧,我们玩【互发红包之你干了我随意】的游戏,好吗?
不过呢,也有机智的路人用这种理由拒绝了扫码的邀请:
在经历了小样本的测试之后,主持人提出了一个假设:乞丐用互联网思维乞讨,会不会比传统的乞讨方式赚钱更多呢?
然而,并没有。
主持人首先用蹲点乞讨的传统方式,乞讨30分钟,共获得施舍18元。
再用二维码纸板乞讨的互联网方式,乞讨30分钟,共获得施舍13.2元。
传统乞讨方式完胜。
对此,主持人也比较意外,他分析道:
其实大部分路人是图个新鲜才愿意扫二维码转账的,所以有不少人都是转账几毛钱甚至几分钱。对乞丐这个行业来说,积极的方面是,【互联网+乞讨】的接受度较高,共有21人次进行了施舍,似乎并不会思考乞丐的富裕程度问题。相对来说,传统乞讨方式的“客单价”则更高。
这样看来,挖财君觉得,【互联网+乞丐】在一二线城市人流密集的场所,应该还是有产业生存空间的。
所以,以后大家在地铁上碰到求扫二维码的,可以仔细甄别一下,他们不一定是互联网创业者,也有可能是乞丐哦!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挖财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