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个新闻,说日本的恩格尔系数达到了198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不应该啊,日本早已迈入发达国家行列,生活水平怎么越来越低了?原来啊,不是因为穷,是因为太爱吃。
涨姿势:什么是恩格尔系数
19世纪有一个德国的统计学家,名叫恩格尔,他根据统计资料发现,一个家庭的收入越少,家庭总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占比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这个比例会趋于下降。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一个国家越富裕,这个比例会越低。
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就叫做恩格尔系数,也就是吃的比例。比如每年支出10万,吃了4万,那恩格尔系数就是40%。如果吃的占比很高,说明我们最基本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就别提臭美打扮和精神文化建设了。
吃的多变成了吃的好
在很早之前,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
>
60%为贫穷;
50%-60%为温饱;
40%-50%为小康;
30%-40%属于相对富裕;
20%-30%为富足;
虽然日本的恩格尔系数达到了新高水平(25%+),但是仍处于生活富足的阶段,只不过受制于食品价格上涨、在外就餐次数增加、享受美食的餐饮娱乐化趋势等等原因,由原来吃的多变成了吃的好了。
我们作为一个最爱吃、最能吃、啥都吃的国家,在这个问题上可是最有发言权。作为一个别人吃几口就饱了,我是饱了还能吃几口的吃货,规划君大胆预测下,即使以后我们的收入越来越高,恩格尔系数也不会低到哪里去。
简单才是最好
规划君最近在刷个综艺节目,叫“向往的生活”,里面的H4(包括那只可爱的狗狗)每天的活动就是劳动、做饭、吃饭。回归田园,远离喧嚣,自力更生,自给自足,温情待客,这个画面简直太完美了。尤其是当享受着自己劳动得来的美食时,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虽然我们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再也不用为了吃发愁,可是更多烦恼也随之而来。以前打招呼都是“吃了吗?”,现如今都是“今天又是雾霾天啊”;以前的我们哪上过什么辅导班,现在哪个孩子周末休息过。开好车,买奢侈品,住大house,欲望正在一点点推着我们往不开心的路上走。
我觉得不管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回归自然,追求本真,简简单单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是最幸福的。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好规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