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财经 > 理财 > 正文
   
 
银行理财刚性兑付预期能否打破 理财经理称可当存款买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7-04-27 10:44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刚性兑付预期能否打破

  中国证券报

  据了解,国内商业银行业务一般分为表内和表外。表内就是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业务,表外主要包括担保承兑业务、代理投融资业务、中介服务业务等。理财业务既可以表内又可以表外,实际上表外业务占到70%。其负债端吸收的资金是信托计划、资管计划等代理投融资通道的主要资金来源,这也是俗称的通道业务或者委外投资。理财规模目前达到30万亿元规模,其中约5万亿元投向非标,12万亿元进了债券市场。大量上市公司也纷纷购买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是个人和机构都认可的比较安全的投资渠道。

  理财产品的安全性就在于它的刚性兑付,刚性兑付从理财诞生起就一直存在。判断理财是表内还是表外,表面的依据是理财产品是否保本。但非保本产品到期违约后,银行一旦刚性兑付,其实质就被视为保本理财。概括起来,中国式理财的特点就是保本,刚性兑付,走表外通道。

  和银行赎回委外资金一起扑面而来的,还有监管部门关于银行理财打破刚性兑付的“喊话”。

  银监会近期召开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议。会议明确指出,规范理财和代销业务,规范销售行为,充分披露产品信息和揭示风险,严格落实“双录”要求,做到“买者自负”,切实打破“刚性兑付”。

  对此,4月24日,上海银行(22.490, -0.39, -1.70%)董事长金煜在该行2016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打破刚兑和保护消费者利益不冲突,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的过程中应充分解释风险。

  其实,今年2月份由人民银行会同中央编办、法制办、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成立的“统一资产管理产品标准规则”工作小组起草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中,“打破刚兑”已经被明确提出。

  根据瑞银的研究报告,2016年二季度,只有6%的银行理财产品以净值为管理基础。也就是说,超过90%的产品仍以资金池的形式管理。如果某家银行的理财产品中有一只或几只债券违约,该银行或非银金融机构就要填补损失,以实现向理财产品投资者承诺的回报率。因此,理财产品经常被视为高收益存款类产品,即便它们本应是没有保证的表外项目,而且银行通常不会为其计提准备金。

  这增加了金融风险传导的概率。

  受多层嵌套和复杂的融资关系影响,隐性担保意味着如果某个产品违约,多层嵌套涉及的各方就都会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一次单纯的违约甚至可能在融资链上和银行间市场中引发连锁反应,造成更大范围的流动性紧缩,从而可能形成类似于2016年底债券抛售潮的局面,并会更加严重。

  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之所以“刚性”,主要是由于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有几百家,理财产品的同质性严重。各家银行为获取客户,都不敢轻易降低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打破刚兑。

  “收益率达不到预期,以后就没有人再买你的理财产品了,谁敢不刚兑?”某股份制银行的理财经理说。当记者询问是否还可以继续把理财产品当作存款时,他回答,“没问题,买吧!”

 
 
 
责任编辑:
梁文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银行,理财,刚性,兑付,预期,能否,打破,经理,可当,存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4月27日在售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一览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警方再次辟谣鸟巢领钱骗局 民警现场劝离受骗者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