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刚刚结束,也许很多小伙伴开始准备半年的工作总结了。在理财投资上,其实我们也应该总结上半年的投资收益情况。不总结不知道,一总结吓一跳!怎么讲呢,因为买基金的总体收益远超你炒股!那基金怎么买?一起来看看。
关于基金投资的理财科普,我之前写过很多文章,今天还是要跟大家继续聊聊。
因为今年股市行情不怎样,亏的人很多,作为一名理财教育的忠实践行者,我觉得有些基本的东西,可以跟大家继续聊聊。
炒股不如买基金
最近身边很多投资股票的朋友反映,今年股票投资是亏损的。听了之后,我还是很理解滴,毕竟今年上半年的股市投资风格出现很大分化。
代表蓝筹股的沪深300指数涨10.7%,而代表小盘股的创业板指数跌7.3%,这就是一九行情分化。也就是说,蓝筹或者行业龙头的股票上涨强劲,代表小盘股的创业板股却让人失望。
而我们大部分散户投资的标的却是创业板或其他小盘股。当然造成这种现象有很多种原因,我们在这里不讨论。
那我们再来看看今年上半年股票型基金的收益表现。
根据天天基金数据显示,在615只股票型基金中,有468只基金获得了正收益,147只负收益,即76%的股票型基金收益为正,24%的股票型基金收益为负。
在这615只股票型基金中,其中180只基金收益在10.7%以上,即29%的基金收益超过沪深300指数。
可见,如果选择自己炒股,今年上半年亏损的概率高达7成,但如果投资基金赚钱的概率却超过7成,而且收益率10%以上的超过3成的。
投资抉择如何,是炒股好还是买基金好,其中利弊不言而喻。要不然,我们用很简单的逻辑去思考也行。
炒股的大多数是散户,都是自己在瞎弄,却一个个在朋友圈发文,搞得自己就个股神,结果亏得一塌糊涂。
你买基金的话,虽然也是别人帮你在“炒股”,但这个别人起码是基金经理,水平也有高有低,但大概率来讲,好过你自己去炒股瞎弄好。
如何挑选基金
我一向是不建议小白乱炒股的,不是股市没有吸引力,而是我站在小白的角度看,确实不合适,连基本概念都不懂就乱搞,不亏得哭晕在厕所才怪。
既然,对小白来讲炒股不如买基金,那目前市场共有3000多只公募基金,有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货币型等等,我们怎么挑呢?
之前也讲过很多,今天继续科普,我们先以股票型基金为例。我不会讲一些稍微难的操作,只讲一些常见的操作。
挑选基金要考虑很多因素,也要因人而异。
比如吃饭,每个人的口味是不一样,有的人喜欢淡一点,有的人喜欢辣;还有每个人的预算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吃饭预算高一点,有的人预算低一点。
如果我们剔除个人因素即内因,只谈外因,那么挑选基金其实是一种挑选种子的过程,我们就像一个农夫。那我们如何挑到优秀的种子呢?
第一,该品种的过往产量如何(即基金历史业绩);第二,该品种的优势(基金公司是谁,基金经理是谁,团队有何优势);第三,该品种适用的天时地利因素(基金的投资策略或逻辑);第四,种子的管理过程(基金的投资组合是什么)。
我用这个例子来比喻,相信大家更能看得明白一些。
再具体一点举例子(注:不是基金推荐),比如今年最红的基金公司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这家基金公司旗下所有35只产品全部获得正收益。
数据显示,截至6月28日,其中17只权益类产品年内平均收益率达到19.16%,其中11只年内回报超过20%,18只固收类年内平均收益率为3.03%。
比如东方红睿丰,近2年收益46%,今年以来收益30.9%。
这些获得超高回报的基金,其实它们投资的策略与逻辑是业绩驱动、价值投资、把握周期,其投资前十大重仓股都是估值低、业绩优秀的行业龙头或白马股。
正是这样的投资逻辑和策略符合了当前的市场走势,所以获得了超额的回报。
基金的持有与退出过程
作为一个“农夫”,挑选到好种子,我们就要进行播种、管理到收获。
选好基金品种后,我们就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比如投资预算多少、自己收益目标如何、投资的时间大概多长等等都要好好衡量。
还有投资基金要坚持风险分散原则,构建一个组合,组合3-4只基金为宜,数量过多无益。
至于该持有多久,何时退出,要考虑几个因素:第一,该基金业绩表现与同类基金比较是否变差;第二,宏观环境、行业环境是否变差;第三,个人资金的投资期限需求变化。
总的来讲,如果该基金业绩和环境变坏就要考虑减持或退出;如果个人资金急需有时也要考虑减持与退出。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菜鸟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