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忽悠太多。
“保险爆款要下架了,赶紧抓住最后的时机买入吧”“快速返还年金险将成最后的绝唱”……
临近10月,不少保险代理人开始频繁地刷朋友圈,给客户发消息,告诉客户xx爆款产品要退市了,赶紧入手。
这两天,规划君也收到了朋友发来的保险产品截图,说让我看看这款年金险是否值得买。
所以今天,我们就说说哪些保险即将停售?这些保险是否值得一买?
《134号文》,威力巨大
2017年5月11日,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也称134号文,要求保险公司需在2017年10月1日前完成对快速返还的两全保险、年金保险,以附加险形式存在的万能险、投连险,以及纯理财型的护理险等的自查和整改。
可以预见的是,许多人身保险公司将在10月1日前下架不符合监管要求的产品,这一次停售产品规模比4月1日前的健康险停售规模还要大,几乎波及所有人身保险公司的主力产品。
10月1日后,保险公司也不能再销售以“分红年金/两全保险+万能账户”产品形态以及即期返还的年金险、养老险。
先来科普一下:好端端的产品,为何会停售?
原因无非两种:一种被动,一种主动。
被动停售,就是应监管的要求,监管一纸令下,保险公司必须无条件执行。不是有人说过吗,“保险公司是很严肃的金融机构,上面有人管着,可不能胡来。”
好比去年9月份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今年4月1日前整改完成,指令一下,听说保险公司精算部门的同志们是夜以继日的挠头整改啊。
主动停售,就是保险公司对产品的更新换代。就像水果手机一样,每年都有更新换代的新款推出,保险产品也不例外。当然,也有一种情况,就是几年前推出的产品,现在竞争力不行了,如果不停售,那么后期维护的成本会很高,或者当初在设计产品时有问题,导致赔付率过高,卖的越多保险公司亏的也越多,所以这样的产品也必须被停掉,用新产品来替代。
所以,如果我们仅从“停售”这个角度看,并不能成为你买不买产品的一个理由。你买,是因为你需要,你家人需要,就这么简单。
从具体停售的产品看,要不要抓紧时间买?
(1)快速返还保险
很多两全险、年金险,从投保的第一年开始就返还现金。但是按照保监会的要求,以后只有保单生效5年后才能返钱。
134号文要求:
两全保险产品、年金保险产品,首次生存保险金给付应在保单生效满5年之后,且每年给付或部分领取比例不得超过已交保险费的20%。
5年之后再返钱,看上去有些等太久了,不划算,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我们做个直观的比较:
方式1:每年投入1.5万元,投5年,从第1年开始每年返还4000元
方式2:每年投入1.1万元,投5年,第6年开始每年返还4000元
虽然方式1在交钱的第一年就能拿到返还,从模式上很吸引投保人,但是我们要知道,快速返还给你的钱,并不是什么投资回报,可能根本就是你自己的钱。
这也就是为什么保监会还规定每年返还的钱不能超过保费的20%。因为保险金的投资组合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20%的收益,如果按这个收益来返还,基本上就是左兜的钱挪到了右边兜。
(2)附加形式的万能险
年金险的实际收益普遍不高,如果想达到 3%以上的收益,可能需要几年甚至更大的时间成本。因此为了提高收益吸引投保人,很多产品通常会搭售一个万能险账户,由于万能险本身有保底收益,通常在1.7%-3.5%之间,目前的实际利率在4%-6%之间,这样一来,产品的实际利率可能会被拉高一些。并且有些万能险账户可以随时存取,增加了资金的流动性。
但是,134号文要求:
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的形式设计万能型保险产品或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
所以十一即将停售的产品,很多是受这条规定影响的。不过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万能险都会在十一后停售,那些万能险作为主险的产品,是正常出售的。
因此不要因为保险代理人说什么“以后再也买不到了”而盲目购买。
至于万能险本身是否可以选择,规划君认为,万能险有保底收益,虽然不高,但是如果你是很保守的投资者,并且投资期限匹配自己的资金需求,那么在资产配置中也可以备选。
红头文件,对我们也有制约。
其实,这份《134号文》并非只针对保险公司有停售的要求,对于我们被保险人来说,也有制约的内容,比如:
未来买保险会面临更加细分的核保,健康状况、吸烟状况等都会影响费率。也就是说,以后生活方式健康,无不良嗜好的被保险人,保费会便宜些。
因此也建议烟民们如果有投保打算的,趁着现在还没就吸烟状况进行费率区别前尽早买。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好规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