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古国吐谷浑,西域里把王朝建了;三百五十年不倒的魂,瀚海里把威风显了!”一句青海“花儿”,让全国媒体看海西采访团的成员对丝路重镇— —都兰县的向往持续多天。终于站在都兰县“相约卓兰”景区草原上的那一刻,媒体团成员们卸下背包,席地而坐,徜徉在蓝天白云之间,一幅幅画卷般的美景,让大家如痴如醉。

有着“小海西”之称的都兰(蒙古语意为“温暖”),是镶嵌在柴达木盆地东南隅的一颗璀璨明珠。都兰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人杰地灵,自周秦至汉初,曾是西羌之白兰羌牧地,也曾是鲜卑吐谷浑王朝的领地。从县境东起夏日哈,西至诺木洪的200余公里公路线上,分布着千余座古墓葬和古遗址,见证着青藏高原上一个伟大民族的兴衰与演进。

“都兰本身的文化底蕴已经非常丰厚了,没想到这块古老神秘的土地上,还有‘卓兰’这样的美景。听说这里是热水乡生态旅游的扶贫项目,深度挖掘一下,应该能出不少好故事。”青报新媒记者钟自珍每到一处,都会拿着手中的相机,记录下海西热土上的所见所闻。被“卓兰”景区的美景深深吸引的她,想把这里介绍给更多的人。
“我们热水乡值得记者朋友们挖掘的还有好多呢,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们的宣传工作。”热水乡党委书记冯伟是个很有思想的年轻干部,上任后他不遗余力,各处奔走,只为把家乡资源优势最大化,通过产业带动扶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看着美景,听着冯伟的介绍,媒体团成员们纷纷拿起笔和器材记录,生怕有所遗漏。
站在美景中听介绍,远比看资料来得更带劲。热水乡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热水古墓群、温泉、哇沿水库、鲁丝沟岩画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境内血渭1号大墓系全国十大古墓之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热水温泉源头处有108眼活蹦乱跳的温泉,坡下是滚滚的热水河。

媒体团都兰首站到达的“卓兰”景区,正是投资911.8万元,热水乡极力打造企业+集体+牧户运行模式的重点扶贫项目点。连绵起伏的草原上,极具民族特色的帐篷、小木屋和锅庄舞台与美景相得益彰。日落后燃起篝火,在藏族姑娘带领下,媒体团成员围成圈,跳起热情、奔放的锅庄,不少媒体人拿出手机直播盛况,收获数万网友点赞。

冯伟说,近年来,热水乡转变以往的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方式,带动热水古墓、温泉、鲁丝沟岩画等旅游景点开发,极力打造有标志性的生态山水交融、人与自然和谐的扶贫项目。“下一步,我们还将依托热水乡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底蕴、民族风情,发展集生活体验、融于自然、理解文化、陶冶性情、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经济,推动牧区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冯伟说,未来的热水乡旅游项目将囊括住宿、餐饮、娱乐、演艺、手工作坊、高尔夫球、射箭体验场地、特色产品展销为一体。乡上还计划开发草地攀岩、滑雪场建设、自驾游营地,发展开发温泉、古墓探险旅游等。

热水乡的旅游业,是都兰县发展轨迹图上一颗闪亮的星。游走在都兰的地界上,蓝天、雪山、草地如影随形,山水、草木、风土所散发出的苍茫与内敛,令人心旷神怡。集观光、体验、休闲、探险等多元化旅游格局的都兰县已是“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但这座古老神秘的县城仍然在锐意进取,散发出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