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变换,岁月更迭。从大明洪武二十三年设平坝卫再到2015年撤县设区。今天,平坝以其包容、开放的姿态,承载着领导的关怀和人民的期盼,善谋实干的平坝人,紧紧抓住发展重大历史机遇,在建设发展中高举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大旗。
新起点、新征程。平坝的城镇化之路,是一条关注民生的发展之路。该区以生态立区、工业强区、旅游兴区。产城融合、镇村一体、全域统筹。其开展的城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初步构建起了以城区为主体,黎阳高新区和高铁新城为依托的“一核两翼”发展格局,一个独具魅力的现代化城市在黔中大地脱颖而出。
邢江河从境内缓缓流过,岸上依依垂柳在风中拂动,倒映水中极具诗情画意。山环水绕、山水相依,林在城中,城在林中,平坝,是名副其实的天然聚宝盆。俗话说“山管人丁水管财”,这是老百姓对环境与幸福生活的美丽愿望,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这是平坝区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立足当前补短板,着眼长远谋发展,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近三年来,平坝区委、区政府始终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切实用好山水、田园、乡村三大资源,着力激活土地、资金等发展要素。合理规划和保障建设用地17000余亩,组建区国资公司,增强投融资能力,采取向上争、财政投、银行贷、土地筹、资产融、施工带的办法,2015年以来,投入资金82.07亿元,在平坝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城镇建设大会战,温泉小镇、航空小镇、高铁新城等,发展看得见、摸得着。
他回家乡 竟然迷路
7月21日,在浙江一家公司工作的何云盛回到了平坝。他感到自己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距离上次回家仅仅3年。
“变化太大了。”他说。一个漂亮的新城市就像变魔术一般出现了。何云盛今年35岁,他从小在平坝长大。在此次回家之前,他记忆中的平坝仍是原来的样子。“以前高中毕业后,就出去了,每次回来,变化很小。”他记得,当时,平坝只有一两条主干道,虽说是主干道,但其实也只有4车道,而且,平坝最高的楼房也不过6、7层,但现在,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仅仅两年后,何云盛驱车回到了家乡,他竟然在自己的家乡迷路了。
“说真的,这变化真的太大了。”他笑着说。何云盛在自己的微信上发了一条动态,并拍了一张平坝的照片后写道:“这还是我从小长大的平坝吗? 路宽了,楼高了。我竟然在自己的家乡迷路了。”
何云盛这次回家,只能待上一周。当天下午,他就找到了自己的高中同学小聚。他们相约在平坝平安广场等候。在这里,何云盛见到,大量的人聚集在广场上,或跳广场舞,或散步,他又发了几张照片,并配文说:“以前连一个广场都没有,大家下班之后,就只有打麻将,现在广场到处都是人,我们大平坝也像大都市靠近了!”
更让他体会到都市味道的是平坝的夜晚。在回到家的第一天,何云盛发了三条微信朋友圈,全部都是与家乡有关,全部都是惊叹家乡的变化。
更令他感到巨大变化的是:曾经破烂的小村庄,摇身一变成了美丽乡村。他在微信中,用美景如画来形容小河湾。
创新管理 多措并举
今天,走在平坝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保洁人员和冠有京贵环境的保洁设备在清洗街道,收集转运城市垃圾。整洁的街道、整齐的路灯、平整的人行道、靓丽的行道树、悠闲的人群逐渐构成了一幅新的平坝城市景象。官方数据显示,近三年来,该区完成了《平坝区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平坝县“多规融合”规划专章》,中心城区规划面积从39.7平方公里调整为263.73平方公里,平坝主城区面积由9.2平方公里扩大到16.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35.7﹪提高到48.02%,城镇人口增至13.71万人。
平坝区将城区环境由“净”变“靓”,重点围绕城区主次干道、路灯更换、人行道路面铺设、绿化带建设等工作的推进,让城区的每一个地方,从上到下使人“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这得益于平坝区在城市管理中,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创新城市管理机制,与北京环卫集团合作,实现了创卫过程中管理的创新,并在创新过程中逐步实现了精细化和全覆盖。
据北京环卫集团贵州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姜明彬介绍,北京环卫集团起源于1949年,一直以“首善要求、首都标准”为己任,长期致力于清扫保洁、固废收运处理服务、是全国领先提供清扫保洁、固废收运处理服务的国有企业,也是我国环卫行业产业链最为完整的专业化集团之一,先后出色完成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世界反法西斯抗战胜利9.13阅兵等重大活动、重要事件的环卫服务保障任务,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先后荣获20余项国家级荣誉称号。作为我国环卫产业的一支生力军,北京环卫集团以使命感、事业心和专业追求积极塑造“京环模式”核心品牌,开创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一体化大环卫”服务崭新之路,迈出了整合区县环卫市场的重要一步,已先后为国内56个城市分别提供环卫清扫保洁、垃圾资源化利用等服务;同时国际服务项目涉及8个国家和地区。
姜明彬总经理介绍,自北京环卫进驻平坝进行创文应急保障以来,在平坝区委、区政府发展创新的思想指导下,在各部门各单位的支持和理解和帮助下,北环集团在不断发挥专业传统优势的同时,按照平坝区提出并实施的“一体化、大环卫、全覆盖”服务模式,积极推进环卫体制改革,促进“管干分离”,有效解决了环卫作业标准不统一,责任交叉区域“推诿扯皮”等问题;确保了环卫一线员工收入的提升和人员的稳定,增强了环卫工人的主人翁意识和幸福感;借助大数据平台建设信息管理中心,推动智能化环卫发展;逐步推行和建设垃圾前端分类收集、中端分类收运、后端综合减量化治理体系,并整合城市固废收运网与城市矿产(废旧物资)收购网,提高了城市废旧资源利用水平。
无论是在“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督查中,还是各考察团到平坝考察工作时,“北环效率”、“北环模式”、“北环责任”都得到了彰显。从2017年3月1日至今,在接到对平坝区乐平、塘约、飞虎山、夏云工业园区等30余处非应急保障约定区域进行全面清理的安排后,北京环卫集团均以做好环卫服务,体现北环负责任为要求,有序组织、调集工作人员280余人,抽调洗扫车、水车、步道车、压缩车等各种设施设备,对涉及区域进行了彻底全面的清理。
本着“城市因我更美丽”的环卫服务理念,清理中,没有人叫苦,没有人喊累。清理后的主、次干道整洁、靓丽,公共厕所干净、整洁。更直观的是,白龙湾、东门河、南门河、寰宇小区旁河道等焕然一新。当市民们投来赞许的目光时,北环工人这样说:“工作辛苦我们不怕,怕的是大家不认可”。
“环境卫生越来越好,擦一次皮鞋很多天都不会脏”;“现在的垃圾桶不仅没异味,连(垃圾桶)外面都是干干净净的”。“这个速度,这个效率太高了!”市民们的赞许,是对北环工作、北环担当最好的认可。
平坝区委区政府在推进创卫工作过程中,目前正在按照PPP模式,全面推进了城乡生活垃圾收运暨城市环卫一体化工作,并按照国家有关“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营”的指导思想,在把城市装扮靓丽的基础上,以城市居民每天都能快乐幸福的生活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吃、穿、住、用、行等民生问题,从居住小区垃圾清运、市民出行便利度、路灯亮灯率、用水、用电、通讯等民生事务,积极组织实施一批路灯工程、电线工程、下水道工程、用水用电安全工程等,多角度提升平坝城市内在品质,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同时,平坝区坚持“截污治河,还河于民”。大力实施河道整治工程和启动植树造林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红枫湖流域涉及村寨的垃圾收运收集,对城区主次干道进行了绿化提升改造。2016年,平坝空气质量优良达标率99.7%,森林覆盖率43.2%,城市绿地面积达到334.65公顷,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2.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多级联动 服务升级
在小城镇建设中,平坝区强势推进小城镇“8+X”工程项目建设,大力推广“1+N”镇村联动模式,产城互动型夏云镇、山地特色型乐平镇、旅游带动型天龙镇一系列特色小镇实现转型升级。2016年以来,实施城镇建项目38个,投资16.8亿元。不断加快镇区、园区一体化发展,黎阳高新区成功申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6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3.63亿元。按照“全域旅游”理念,加快旅游产业化发展步伐,全区旅游总收入53.72亿元。高标准规划建设航空小镇,有效盘活区域内军工企业闲置资源,形成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业态。重点抓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1905人。按照“一镇三馆N站点”的体系,促进电子商务迅速发展,新增创业1160户。2016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1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429元。
民生为本,服务升级。平坝区完成保障房项目投资29.81亿元,建成保障性住房2643套。同时大力实施教育均衡发展和校园信息化工程,让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推进“百院工程”,实现了城区15分钟,农村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新建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七馆一中心”,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打造了“智慧城市”系统让居民享受便捷生活,出台了户口登记、子女入学、医疗卫生、入园就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让更多的居民进得来、留得下、过得好,努力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管理一体化 助推大创建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的管理至关重要。可以说,一座城市的干净整洁程度,就是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城市的外在形象,其实就是这座城市的内在人文气质、精神风貌。
自2017年3月平坝区政府与北京环境有限公司签订创卫应急保障合作协议以来,在安顺市首家提出了“环卫一体化”创新服务模式,引进环卫公司成熟管理团队,把环卫站所属的一线员工上班考勤和工作调度权利交给环卫公司代管,由“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加强了一线环卫工人作业的管理。
在整个创新管理运营过程中,将垃圾“扫、收、运、转、处”作为一体,通过将环境综合服务向社区、学校、公园、机关单位、商业场所等前端延伸,开展垃圾智慧分类、微环境服务和道路清扫保洁作业,同时对现有固废处理设施进行技改升级,实现多种固体废物的协同、综合和园区化处置,建立、前端分类收集、过程全域覆盖清扫、河道、市政管护、雨篦子清掏、垃圾收运、中端垃圾资源化静脉产业园建设、后端城市矿产资源(废旧物资回收)开发利用为一体化的运营体系,实现对城市所有固废的齐收共管、分质协同处置。这个创新过程,解决了传统环卫运营存在的多方问题。
一是促进政府“管干分离”和“事业转企”。妥善解决了市场化运作过程中改革不彻底、“管干”不分离等问题,解决了政府各部门联动协同多环节问题,提升了管理协调效率,提高监管考核水平。
二是有利于实现原有环卫工人的平稳过渡。通过对原有环卫工人进行无条件全员接收,在整体上实现原有环卫工人薪酬待遇的大幅提升,按规定为环卫工人统一上缴六险一金,有效保障了环卫工人队伍的整体稳定,实现了平稳过渡。
三是有利于实现原有环卫资产的妥善处置。通过购买政府环卫资产或政府环卫资产评估入股两种方式,实现政府原有环卫资产的妥善处置,避免了原有环卫资产闲置问题。
四是确保了后续环卫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按照PPP等模式的大环卫一体化,实现环卫基础设施设备配置水平的有效提升,将短期急剧的环卫投资转换为长期均衡投入,减轻当期政府的财政压力。
五是有利于促进环卫作业标准的提升。“首善要求、首都标准”不同程度的高于各地方原有作业标准,按首都标准推进大环卫一体化,严格执行全域全覆盖江都考核运营的巡视督查制度,确保所服务区域的环卫作业标准大幅有效提升。
六是有利于落实责任主体,明确职责划分。在“大环卫、一体化”背景下,由一家综合实力较好企业提供大环卫一体化服务,能有效解决原有分段招标方式带来的职责不明确,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减轻政府协调处理工作量,同时提高城市运营安全的保障力度。
七是延展了环卫产业链条和循环经济的运行规程,将前端分类、全域清扫保洁、中端垃圾收运处理及竞买产业园建设云因,后端垃圾资源化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减量化运行法则建立了产业循环体系,有效提升了城市综合品质。
如今,随着平坝区城市创建工作的大力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文明卫生意识得到大幅提高,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伴随着城区生态廊道等的出现,城市品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想留在平坝。
小城镇的建设发展及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彻底改变了平坝区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卫生状况、市容市貌和环境质量得到很大改善。2017年7月1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官网发布《全国爱卫会关于命名2015-2017周期国家卫生城市(区)的决定》,安顺市与全国68个城市一起,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作为安顺大家庭的一员,平坝区为这一荣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同时,小河湾村被评为“中国十佳小康村”,塘约经验写入了省党代会报告,天龙村被授予“中国美丽乡村”称号等,展望未来,一座温暖之城、活力之城,正在强势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