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高港区将迎来建区20周年纪念日。17日,该区召开社会救助“1+14”系列政策新闻发布会宣布,不办庆典办实事,派出民生“大礼包”。
建区20周年,高港交出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产业,分别比建区之初增长了24.7倍、85倍和86.3倍……高港区委书记顾萍说:“高港能有今天的发展成绩,与全区上下26万人共同努力奋斗密不可分,让百姓尤其是困难群众更多地享受发展成果,着力提升全区人民整体生活水平和质量,我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直以来,高港区针对困难家庭、弱势群体,探索建立起一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应急救助网络,基本实现突发生活困难群众的早发现、早干预、早救助。2014年,该区被确定为江苏省“救急难”试点单位,2015年7月被确定为苏中地区唯一的县级国家“救急难”试点单位。
“此次出台社会救助‘1+14’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突出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以制度创新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高港区长孙宏建说。
所谓“1+14”,是进一步健全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专项救助、社会互助为补充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其中,“1”是指社会救助政策的综合文件;“14”是指14个政策文件,覆盖基本生活、医疗、教育、住房、灾害、司法、就业等多个社会领域,全面惠及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低保边缘、孤儿、特困残疾人、受灾群众、特困职工、困难家庭等各类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