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地儿整改不到位 河北省多企被“点名”
1月22日,环保部通报了华北地区14个重点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综合督查整改情况,此前督查及后督察中发现的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整改落实,但也有整改不到位情况,燃煤散烧污染治理不佳、面源污染突出等情况在河北省部分地区依然存在。
据了解,今年环保部还将对14个城市(区)开展“回头看”,持续加大督查力度,对突出问题开展“点穴式”督查,确保最终整改成效,同时还将适当拓展综合督查城市范围和督查内容。
成效:
查出的突出问题
总体整改落实不错
去年4至8月,环保部华北环保督查中心先后对天津武清,河北石家庄、唐山、保定、邢台、衡水、廊坊,山西太原、晋中、阳泉,内蒙古包头、乌海,河南郑州、安阳等14个城市(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开展了综合督查,并于近期对上述城市(区)综合督查整改工作开展了后督查。
从后督查情况看,综合督查报告明列的具体问题大多数已整改到位,部分正在整改推进。如涉及我省的唐山市宋道口镇85家涉及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钢锹企业中,79家企业完成治理;玉田县窝洛沽镇橡胶园区48家橡胶企业,均已实施或正在实施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并完善了硫化废气收集处理设施。
邢台市任县对铸造企业电炉集尘罩全部进行了改造;宁晋县11家水洗服装企业对污水处理站进行了升级改造,燃煤锅炉加装了麻石水膜脱硫除尘设施;临西县9家涉及轴承清洗作业的企业安装了吸附净化设施。
保定市雄县龙湾镇大步村71家乳胶企业废水纳入龙湾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安新县大张庄60多家水洗羽绒企业供热锅炉全部实现了煤改气。
督查和整改行动
助推各地完成大气治理任务
通过综合督查以及综合督查整改工作,带动了各地2014年大气治理重点任务的推进。
重点行业提标改造明显加快。我省石家庄市共安排4个行业重点治理项目192项,已完成186项;唐山市73座球团竖炉完成了脱硫设施建设,92台烧结机机头由三电场除尘改为四电场除尘,完成95项火电提标改造项目和117项焦化治理项目;邢台市44家玻璃企业84条生产线,已关停9条,在产的56条已全部建成脱硫脱硝除尘设施。
在散煤治理、燃煤小锅炉整治和黄标车淘汰方面也取得进展。我省纳入综合督查的6个地市已建成型煤生产配送中心34个,推广洁净型煤34.3万吨。
同时,压钢控煤工作得到推进,我省有关地市结合综合督查反馈意见,重新修订了压钢控煤任务分解方案,如唐山市已拆除高炉12座、转炉45座,压减炼铁产能515万吨、炼钢产能1685万吨。
问题:
被点名批评的改了
没被点名的问题照旧
在后督查中,督查组发现一些地市整改工作未能做到举一反三,对综合督查点明的具体问题加强了整改,而对没有点明的类似问题整改不够。
后督查发现,衡水市景县化工有限公司造粒塔,以及深州化肥厂、华禹暖气片厂、大寨联冠电极公司烟囱排放黄色或黑色烟气;冀坤水泥厂厂区无组织排放较为严重;冀衡化肥厂1台75蒸吨锅炉未按环评要求建设脱硫设施,并已投入了试生产。
保定市对博野县橡胶工业园区所有橡胶企业实施停产治理,但其相邻的蠡县橡胶工业园区60多家橡胶企业没有实施环保治理,保定华橡、蠡县亿达、保定东正等企业的炼胶和硫化工序,有的没有安装集尘吸附装置,烟气直排;有的虽然安装了吸附装置,但吸附剂长期不予更换,吸附效果不佳。
石家庄市赞皇、高邑两县有20多家陶瓷企业,现场检查时,力马、聚祥泰、汇泽、盛泽、圣凯等多家企业烟粉尘排放问题突出。
建了生产配送中心
洁净型煤推广却没跟上
后督察中还发现,燃煤散烧污染治理不到位。我省保定市已建成4家洁净型煤配送中心,设计年生产配送洁净型煤60万吨,但2014年实际生产配送洁净型煤仅两万吨。
衡水市已建成投运3家洁净型煤生产配送中心,但截至2014年12月中旬只推广洁净型煤0.33万吨。
唐山市洁净型煤生产配送能力建设滞后,实际生产配送洁净型煤数量也十分有限。
同时,供热站排放问题也较为普遍。保定市安国药都制药公司(老厂区)、高阳县益康染织、天利毛纺集团等企业生产供热锅炉脱硫设施简易,烟气二氧化硫难以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省道扬尘严重
企业违法违规依然存在
后督察发现部分地区面源污染依然突出,其中河北省281、307、302省道衡水段和393省道石家庄段道路扬尘污染严重,均未采取有效抑尘措施。
另外,部分企业违法违规情况依然存在。石家庄钢铁有限公司280平方米烧结机烟气脱硫设备腐蚀严重,经查阅历史数据发现,其脱硫浆液泵存在故障,脱硫烟气进出口在线数据缺乏逻辑关系;石家庄赞皇德众钢铁公司烧结机烟囱冒黑烟,高炉粉尘无组织排放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