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新闻中心 > 正文
   
 
四川发现最小恐龙足迹 首批足迹因采矿被破坏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6-05-03 09:13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昭觉发现的第一批恐龙足迹群,现已遭破坏成为一片乱石。岩壁上纵横交错的便是恐龙足迹。

  原标题:凉山昭觉:快救救恐龙的“脚板印”

  记者 徐湘东

  这里不仅发现了长度仅两厘米的世界最小恐龙足迹

  这里还先后发现了六批次的恐龙足迹群

  但首批恐龙足迹已被破坏,如何保护势如燃眉

  近日,来自中、美、韩三国的恐龙足迹化石研究专家宣布,他们之前在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央摩祖乡发现的一批恐龙足迹,被确定为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小恐龙足迹。这种恐龙足迹被称为小龙足迹(Minisauripus),长度仅2厘米左右。

  近年来,昭觉县已发现多处恐龙足迹化石。5月1日,昭觉县文管所所长俄比解放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就在不久前,在该县的三比罗嘎矿区,再次发现了一处大面积恐龙足迹群,上百个足迹形成一条清晰的“Z”字形路线。这是目前当地发现的第六批恐龙足迹群,也是面积最大的恐龙足迹群。

  但是,三比罗嘎地处矿区,长期的矿石开采,已将原来的自然生态破坏。因采矿爆破,岩层不断滑落,当地最早发现的一批恐龙足迹已被破坏无存。而其他足迹,也面临着“得而复失”的危险。

  如何尽快地保护这些恐龙足迹化石?俄比解放为此奔走呼吁多年,但效果并不如意,仍面临一系列难题。  

 

  古生物专家在昭觉科考。

  昭觉惊世“龙印”

  在凉山州昭觉县,发现并确认了世界最小的恐龙足迹,长度仅两厘米左右。不仅如此,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已发现了6批次的恐龙足迹群。昭觉如此富藏的“龙之足印”让人叹为观止。

  科考发现 世界最小恐龙足迹 2014年7月,由国内青年古生物学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生邢立达领队,世界权威恐龙足迹专家、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马丁 洛克利教授,以及韩国教员大学的金正律教授等古生物专家加盟的联合科考队,对凉山州昭觉县央摩祖乡一处崩塌岩壁下的数十个恐龙足迹,进行了考察。

  今年4月,经科考研究确定,央摩祖乡的这批恐龙足迹,为世界最小的恐龙足迹,其生存时期为白垩纪。专家组的这一研究成果,在爱思唯尔出版集团的《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期刊上进行了发表,这种恐龙足迹,被称之为小龙足迹(Minisauripus)。

  邢立达介绍说,这种恐龙足迹,不仅袖珍,而且珍稀,其中谜团还相当多。常见恐龙足迹长度在20至30厘米,但央摩祖乡的小龙足迹,长度仅有2厘米左右。

  “这意味着,它们的造迹者的体长只有小鸟大小,这颠覆了人们的传统思维:恐龙并不都是庞然大物。这类小足迹的主人,可能与某种毛茸茸的美颌龙类有密切的关系。”邢立达说。

  上世纪80年代,国内学者在四川峨眉首次发现了小龙足迹。2002年,马丁洛克利教授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学者,在山东莒南又发现了同类足迹。 与之相比,昭觉县的这批小龙足迹保存得更完好,尖锐的趾痕异常清晰,而这意味着,它们为肉食性恐龙。而且,根据其步伐长度,推测出这批小龙的奔跑速度最高 可达22.5公里每小时。

  马丁洛克利教授认为,小龙足迹的再次发现,有着深刻的古地理学意义。在早白垩世,东亚的恐龙足迹,主要为细趾的小型兽脚类和多样化的鸟脚类,这些足迹显示出较强的地区性,比如小龙足迹目前只出现在东亚,其它地方却未曾发现,这可能与古地理因素有关。

 
 
 
责任编辑:
卢静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四川,发现,最小,恐龙,足迹,首批,采矿,破坏,昭觉,发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