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心网讯(记者张小宓) “所有救援队员与被困人员全部安全出山。”5月16日上午9时40分,新疆山友救援队联络官“卿卿我我”在朋友圈发布了这则消息。当日早上,8名困在缥缈峰的徒步人员顺利出山。
“卿卿我我”说,2016年5月15日23点,他们接到求援电话,一支15人组成的徒步团队在乌鲁木齐南天山缥缈峰进行登顶活动,计划当天返回。傍晚,7名队员返回到绿野山庄停车场,领队和其余队员共8人下行时走错方向,被困峡谷谷底。

“峡谷水流湍急,他们所处的位置比较陡,而且团队缺乏照明装备、缺乏食物,有一人出现感冒症状,一人有轻伤,无法自行出山,手机有信号和网络。有队员考虑到山区夜间温度较低,担心难以熬过当晚,于是向新疆山友救援队求助。”“卿卿我我”说。
新疆山友救援队随即进行微信会议研判,综合评估后决定回应本次险情。5月16日凌晨零时,两车9名队员在雷鸟青年旅舍集结完毕,携带被困人员所需食物、急救箱、衣物、照明装备,向70公里外的南天山东白杨沟绿野山庄出发。
2时许,由新疆山友救援队短线搜救队队长“岁月如歌”带队,队员“乐海”、“步行者”、“漂移”、“大地苍狼”5人组成搜救组,根据被困人员发来点位上山搜救。救援队员“员外”、“韦小宝”、“沟里人”、“卿卿我我”4人在绿野山庄进行后方支援和通联、研判。
5名搜救队员经过3个小时的艰难搜索,终于在4时50分与被困人员会合,被困人员看到救援队后非常激动。救援队员在给予食品补给、衣物补给和心理疏导后,根据人员现有情况,决定天亮后出发返回。
清晨6时30分,搜救队和被困人员出发下山,至9时30分全体安全出山。
缥缈峰海拔3440米,是东白杨沟和沙沟之间的主峰,因经常云雾缭绕,所以山友称它缥缈峰。近年来因山顶常能看到雪莲,山友们常在7月-8月攀登此峰,但由于海拔较高、有一定难度,多次出现下山时间晚于预计时间以及受伤、人员走散等情况。
救援队员讲述:根据哨声判断方向
新疆山友救援队成员“步行者”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的救援过程。
“步行者”说,“被困人员中的领队有比较准确的GPS点,我们是凌晨2点进山,当时看到他们的GPS点和我们的直线距离只有800多米。但是那里地形非常复杂,有瀑布,有河水,有悬崖峭壁,没法快速地直线切入,必须要绕山梁。”
“步行者”等5人组成的搜救组,绕了4公里左右的山路,到了山梁最高处,当时被困人员在不规律吹哨,搜救组可以判断出被困人员在下方,但是不好判断从哪里下山。当时,搜救组5人所处的位置手机都没有信号,被困人员中有1人手机有信号可以拨打电话,搜救队员通过对讲机和后方通联人员取得联系,由通联人员通过电话告知让被困人员按照三短三长又三短的通用SOS求救方式吹哨。
“步行者”介绍,那时已经凌晨3点多,山坡坡度很大,头灯光亮有限,又看不清楚路。搜救队员们是摸索着石块、树枝往下小心地走,走一段发现是悬崖没法再走就再换一条路,就这样反复几次才到了沟底。
这时救援组与被困人员直线距离只有200米,但是走过去花了20多分钟。中间还有一条河,虽然河水不宽,但是融雪季节的河水特别凉。在过河时石头非常滑,救援人员“步行者”和“岁月如歌”都滑倒在水里,鞋子和裤腿都湿透了。
凌晨4时50分,他们终于和被困人员会合。
一日游也要带齐装备
进入5月,前往南山徒步的山友和市民增多,新疆山友救援队总队长杨军建议:“5月到6月为融雪季节,山谷中积雪融化水流湍急,而且气温较低,在徒步时要注意融雪涉水安全,一日游也要带足装备。”
杨军说,去户外一定要有充足的准备,包括装备准备和心理准备,个人要带齐衣物、头灯、炉具和食品,领队携带GPS、绳索等公众装备。
“要做一个路书,如果路线是按它走的,即使遇到意外,也很容易获救。”杨军说,做了详细的路线规划,就不容易出现迷路。
杨军说,如果遇到意外迷路不要慌张,拿出GPS或手机,进行定位,记住自己的GPS点。如果没有信号,拿着手机和对讲机往高处走,越高的地方信号越好,一般南山一带海拔3000米左右的山顶都会有手机信号。
杨军说,如果有对讲机,可以尝试搜索其它频道,如果能通话,就报出信息点,一般求救信息至少要包括联系人电话号码和GPS点。还有就是要给出一些明显的标志,让搜救人员容易找到。
据了解,新疆山友救援队是国内第一支户外救援队,成立于2004年,现在山友救援队在各地州有16支分队,能够执行联动救援。十余年来,先后承担了数十次户外救援任务,占新疆山地救援行动次数的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