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北京市政府新闻办、通州区政府与北京市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2月到9月,通州区潞城镇的胡各庄村、后北营村、古城村等地区展开考古工作,共发掘战国-清代墓葬1092座、汉代城址1座(路县故城)、汉唐窑址69座、灰坑8座、水井10眼、道路3条,出土陶器、瓷器、釉陶器、铜器、铁器等各类文物万余件(套)。据介绍,此次考古共勘探101.3万平方米,面积相当于142个足球场大小,并完成4万平方米的发掘任务。
本次发掘的1092座墓葬,年代从战国、汉代一直延续到辽金元明清,专家介绍,辽人来自大兴安岭,金人来自黑龙江,清人来自辽宁,均为周边少数民族。通过各个不同时代的墓葬,特别是中低层阶级墓葬,能看出当年多元一体的国家状态,且在多民族多地区,其他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能通过日常生活得以反映,如满人自古尚火葬,到了北京地区就改成了土葬,其中体现其对汉文化的认同。
此外,这1092座墓葬中,战国-汉代墓葬数量占总数的79%,为探索北京东部地区汉代以来的社会文化面貌、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密度和分布、丧葬习俗等提供了证据。
而此次发现的汉代城址——路县故城,是目前所知通州区唯一的秦汉城址。它在北京作为早期中国北方地区的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和交通中心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交通、经济、军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