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新闻中心 > 正文
   
 
圆明园如园遗址发掘文物千余件 发现嘉庆御笔石刻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7-07-27 09:47  来源:新京报
 
 

圆明园如园遗址发掘文物千余件 发现嘉庆御笔石刻

  昨日,圆明园如园正殿延清堂考古遗址。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彭子洋

【如园小传】如园位于长春园东南隅,是长春园内五园中最大的园中园,占地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对江宁(今南京)的瞻园情有独钟,不仅亲自题写匾额,还为其作诗《寄题瞻园》。后来,乾隆在长春园内仿瞻园建造如园,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基本建成。

嘉庆十六年时,嘉庆皇帝又进行了大规模重修,重修后的园林建筑包括延清堂、含碧楼、芝兰室、挹霞亭、静怡斋、锦縠洲、观丰榭等。

新京报讯 (见习记者倪伟)昨日,新京报记者从圆明园获悉,自2016年10月开始的圆明园如园遗址二期考古发掘工作,近日已临近尾声。此次考古过程中,考古人员发掘出嘉庆御笔石刻、彩釉地砖、葫芦范等珍贵文物,对嘉庆年间的如园布局基本考察清楚。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圆明园课题组组长张中华告诉记者,如园遗址是迄今圆明园首座考古发掘的仿江南园林的建筑景群,是近年来发掘出的保存较好的遗址,发掘成果“超出预期”。

清朝4位皇帝曾住过如园

“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皇帝都在如园住过。”课题组成员张利芳博士说,“乾隆和嘉庆都很钟爱这个地方,在重修时的建筑图纸里能看到,这里曾有很多床,说明嘉庆长时间在这里休息,可以说情有独钟了。”

这次考古工作揭露出的就是重修后的如园旧貌,考古人员发掘出延清堂、含碧楼、挹霞亭、观丰榭等十余处建筑遗址,出土了御笔石刻、金砖、粉彩地砖、葫芦范、瓷器、筒瓦、板瓦等上千件文物。

未来会设置考古预留区

在圆明园今年特设的展厅里,游客可以一览最近十余年来圆明园出土的一些重要文物,其中就包括如园的发掘成果。张中华表示,圆明园的考古成果以后会继续向公众展示。

据悉,如园遗址二期考古发掘工作即将收尾,以后将有计划地进行一些特定区域挖掘。张中华透露,后续圆明园将在国家文物局的批复后,对紫壁山房、文源阁、方壶胜境、澹泊宁静等遗址进行重点发掘。

圆明园如园遗址发掘文物千余件 发现嘉庆御笔石刻

  昨日,圆明园如园考古遗址,本次考古发掘出的嘉庆御笔石刻。

张利芳表示,如园遗址在挖掘过程中一直对公众开放,未来还会设置考古预留区,设计展示方案,让公众能看得懂、问得到。“比如看到地上的柱坑,大家不知道这个窟窿是啥,我们以后会放一个标牌介绍。公众还能隔着栅栏现场观看我们考古,随时跟我们交流。”她说。

■ 焦点

嘉庆御题佐证如园十景存在

在长春园南大墙下的含碧楼前,考古人员发现,一块断石上刻有“御题”二字和两方篆书印章,首钤“嘉庆御笔之宝”,末钤“夙闻诗礼凛心传”,另一块石条上能看到“朱华翠”、“盖满池”字眼。

在清理延清堂东侧道路时,考古人员发现了一片刻有古诗的石材。他们翻阅嘉庆御制诗集发现,这首诗为《披青蹬》,而披青蹬正是嘉庆时期“如园十景”之一。

据史料记载,嘉庆皇帝曾为“如园十景”各自题过一首诗,“嘉庆御笔石刻的发现,印证了嘉庆皇帝重修如园的史实,也侧面证实了嘉庆重修后‘如园十景’的存在。”张中华解释。

据介绍,“如园十景”包括锦縠洲、转翠桥、镜香池、观丰榭、待月台、屑珠沜、披青蹬等。张利芳说,经过此次发掘,包括披青蹬在内的几处已经可以指认。

金砖巨石碎裂无一完整

考古人员今年主要对如园景区的正殿延清堂进行了挖掘。延清堂是如园最大的大殿,站在其台基上,举目四望,非常空旷。走到台基上残存的地砖附近,张中华提醒记者:“不要踩上去!”

记者看到,台基上残留的地砖,大多数都有破损和碎裂。“我们没有找到一块完整的砖,说明这里遭受过焚烧,而且火势非常大,持续时间很长。”张中华介绍,这种地砖被称为金砖,一窑金砖要烧制两年时间,先选土,冻上一冬天,然后经水洗、和泥、成坯,入窑后用文火烧130多天,才出窑经皇家验收。如果一窑有6块不合格就全都报废,所以质量非常高。

台基周边的巨石,侧面平整如镜面,而上部却崩裂缺失、残破不堪。“当时的建筑是土木建筑,倒塌下来后,就‘闷’着烧,所以把石头都烧崩了。”张中华解释。

考古人员还在延清堂上发现了彩釉地砖,其色彩极为繁复艳丽。彩釉地砖为中空型,侧面有孔。课题组推测,彩釉地砖是铺在暖阁的地上用来取暖的,燃烧柴火的暖气可以在地砖之间流通,在寒冷季节保持房屋的温度。“可以说,当时就有地暖了。”张利芳形象地解释。

去年8月17日上午,圆明园在微博、微信、直播软件等新媒体上直播考古实况,据张中华介绍,从2015年起,圆明园所有考古工地都全过程对游客开放。

在如园遗址二期考古发掘过程中,游客隔着栅栏就能看到考古现场。张中华说,还有些考古爱好者经常过来,在网上更新考古进度。一些学校、党团组织等通过圆明园管理处或北京市文物管理所进行预约后,还能在遵守管理规则的前提下,进入遗址现场,走到考古人员身边,观摩考古过程。张中华说,以后各类方式的公众考古活动,在圆明园会持续下去。

 
 
 
责任编辑:
卢静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圆明园,如园,遗址,发掘,文物,千余,发现,嘉庆,御笔,石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