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7日讯(吴诚)昨天苏州市发布了《2016年苏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行动方案》。方案明确,在3个市级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和16个区级试点小区(单位和学校)加快推进以厨余垃圾分类为重点的分类试点工作,实现源头减量20%的目标。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我市按照“近期大分流、远期细分类”的模式,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积极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技术路线,建立起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机制。同时,引导市民和社会各界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降低垃圾产量,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和垃圾无害化处理,从根本上推进解决我市垃圾处理问题,全面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水平。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会重点开展市、区两级居民厨余垃圾分类及源头减量试点,对试点过程进行评估,制定未来3~5年我市垃圾分类实施规划。同时,结合姑苏区生活垃圾转运站规划建设项目,对原有中小型的转运站进行合理规划,探索和制定在原有中小型转运站建设餐厨(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资源分拣站和慈善环保站的可行性方案,选择具备条件的转运站开展试点。
同时,我市为推进《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促进办法》的实施,完善现有政策法规体系和管理体系,出台区域环境补偿政策,对现有的标准规范及日常办法等进行完善,研究设置垃圾分类的专门管理机构,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与此同时,市供销合作总社积极参与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与市市容市政管理局及相关部门建立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相融合的协调机制与联合办公机制;加快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2016年内新建10家废旧商品回收社区服务点和1个分拣中心;拓展可回收物回收的途径,建立“固定、流动、在线”新型多元化模式,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全面推广962030微信载体,逐步构建“互联网+”废品收购平台;调研大件垃圾和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方式,委托专业机构编制试点可行性方案,并在部分试点小区开展大件垃圾和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试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市按照创建国家垃圾分类示范城市的要求,正在巩固提高原有试点小区垃圾分类效果,采用信息化手段和第三方考核的方式,加强对原有试点小区的考核,取消不达标试点小区的试点资格。同时优化调整三分类试点的推进方案,各区根据实际情况稳妥推进一批三分类试点小区,并拓展试点范围,完善有害垃圾收运体系,建立过期药品、化妆品、油漆桶等少量有害垃圾的回收处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