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生活 > 正文
   
 
陈嘉映:良好生活与成功无关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6-12-05 21:37  来源:冬日暖阳
 
 

陈嘉映:良好生活与成功无关

陈嘉映1952年生人,被认为是“中国最可能接近哲学家称呼的人”。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其学术贯通欧陆现象学与英美分析哲学,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语言哲学》《哲学·科学·常识》《说理》《价值的理由》等;译有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两部哲学著作: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

上世纪50年代初,陈嘉映出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干部家庭。作为新中国的近龄人,陈嘉映的成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也无法逃脱历史的潮流裹挟,不仅参加了当时的上山下乡运动,并且来到边远地区内蒙古突泉县永安公社插队,一待就是8年。由于地处边缘地带,业余生活匮乏,只能以书为伴,在这期间,陈嘉映研读了大量西方哲学家的著作,其中包括黑格尔、休谟、孟德斯鸠、亚里士多德等西方著名哲人的著作;除此之外,他还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名著,其中包括托尔斯泰、歌德、莎士比亚等人的作品。陈嘉映说,他的哲学生涯就肇始于插队期间,得益于那个时期阅读的大量书籍。

近日,陈嘉映出版了《何为良好生活》,与其以往哲学著作不同的是,它并不是一部晦涩难懂的哲学理论专著,而是一部有关“我该怎样生活”的通俗哲学读本,它比作者以前的任何著作都更加接地气。作者从伦理学的角度对“我该怎样生活”这一问题展开探究。作者认为,所谓良好生活,首要维度是有所作为,所有的德性都是在作为中体现出来的。其中,德性也需要不断学习,以求自我与有德融合,最终实现自身。何为良好生活?如何培养德性?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有德之人就有福吗?这些问题都需要重新审视,诚实思考。

陈嘉映:良好生活与成功无关

《何为良好生活》陈嘉映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年7月版

关键词良好生活德性见识作为

受访人:陈嘉映(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采访人:张倩(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良好生活跟成功学没多大关系

问:您认为何为良好生活?

答:良好生活首先要从品性、识见、作为着眼来看待生活。作为当然包括建功立业,但德修有进也是作为。所有这些,都跟成功学没多大关系。今人把有所成就的人统称为“成功人士”,实则,成功人士和不成功人士一样,有的过着良好生活,有的品格低下、灵魂干瘪。成功让优秀人物变得更加坚毅、从容、大度,而那些靠在浊世钻营得了官位得了钱财的竖子,得意张狂,变得更加浅薄低俗。这样的成功人士多了,差不多把成功也带累成了低俗之事。

但在我们这个社会,谁能靠品格而不靠钻营取巧有所成就?古人说:有其人,亡其世,虽贤弗行矣。我们今天的社会乌烟瘴气,怨不得大家要批评指责。但我们不要一味批评指责,更不要埋怨,尤须警惕因此习惯放松自己、放纵自己。不管好坏,你生存的社会就是这个样子,你要是有心好好生活下去,就得在这个社会现实里找你自己的良好生活。

有德之人并非都有福

问:您认为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有德之人就有福吗?

答:在相当程度上,德性的确是要带来好生活的,这种带来一开始可能是一个手段,但只要生活真正开始,德性越来越多地由于是编织在生活中,使你的生活成其为好生活。如果德性流于生活的外面,总是作为手段在使用,而那就不成其为好生活。由于德性要编织进这种好生活里,但人是有限的,社会是有限的,一切都是有限的,包括生活中的无常,有德之人当然未必能过上好生活,这时有些人选择宁要德性也不过好日子,有些人就在德性上做出了让步。德性的榜样是维持我们在一个普通生活中不堕入自欺欺人的力量。同时我们要更加善于从我们身边的人身上看到德性的光辉,去学习。

一个比较良好的社会中,有德之人过上好生活的概率会高一点儿,当一个社会是一个坏社会时,有德之人就越来越过不上好生活,那些缺德的、鲜廉寡耻的,倒会过上好日子。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更多的人在其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即便如此,也从来没有一个社会是真正能够以福论德的,因为无论一个社会怎样良好,它都是有限的良好。以福论德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无法走得通的思路。

德性教育关键在创造良好环境

问:作为一个母亲,我比较关心孩子的教育,您认为应该如何教育孩子的德行?

 

答:在怎么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发言要高度的谨慎。虽然现在有教育科学的提法,我觉得教育怎么都做不成一门科学。孩子太千差万别、环境也各有迥异,无法一概而论。用讲道理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品德,恐怕起不了多少作用,可能还会起反作用。主要还是给他一个比较良好的环境,比如建立一定的惩罚和奖励,这在心理学上有很多的解释,但这点上我也倾向于要比较谨慎,我们可能不能过多地把自己认为的好品德教给孩子。这跟以前不一样,在传统社会里,孩子怎么造就一种好品德,就是大人身上的好品德,现在我都不太敢这么说。世代转变得太快,我们尽可能保持一些基本的东西。
 

 
 
 
责任编辑:
余仁俊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陈嘉映,良好,生活,成功,无关,陈嘉映,1952年,生人,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方太生活家用一份快失传的美味,邀你温暖书湘行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生活处处都有美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