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修好的鞋子,为什么要扔掉呢?如同人的性格,虽然存在缺点,但是可以通过引导去改掉。”对于盛玉秋来说,修鞋是她的工作,是她养家糊口的经济来源;而修心却是她的生命,是她生活的全部意义。修鞋与修心相结合,造就了盛玉秋修鞋摊如今的盛名,就连外国友人也曾来她这里修鞋,并对其赞不绝口。近日,记者来到盛玉秋修鞋摊一探究竟。
小小修鞋匠却有大能耐
盛玉秋的摊位坐落在八大批发市场的对面,附近的商户和住户都知道盛玉秋的修鞋摊,一个只有一平米左右的摊位。“我干修鞋已经十五年了,虽然不能说做的有多好,但有很多顾客喜欢来我这里修鞋。”盛玉秋说,在修鞋以前,她是一名家具厂的维修工,虽然工资不是很高,但勉强贴补家用。后来,因孩子小需要照顾,她需要一份时间较为自由的职业。思来想去,只有自己创业才会有相对自由的时间。
虽然想好了要创业,但是选择哪个行业却难住了盛玉秋。她漫无目的地行走在大街上,忽然发现路边有个修鞋摊,摊主是个白发苍苍的花甲老人。盛玉秋心想,“一个老人都能做的行业,我这么年轻,一定可以胜任这份工作。”于是,盛玉秋下定决心创建自己的修鞋摊。
即使没有学习过修鞋技术,但盛玉秋却有家具维修的工作经验,稍加变动便可以适用于修鞋上。在盛玉秋的摊位上,有各式各样的小零件,林林总总不下几百种。在盛玉秋手里,无论损坏的是鞋子还是拉链或者背包都能完美修复。
“鞋底坏了,别人修鞋都是用补丁补上,这样虽然能修好鞋子,却并不美观,而且还容易坏。我自创了一种办法,可以用模型将整个鞋底补上,然后用机子将模型打磨出鞋底的花纹,这样既美观又耐用。”盛玉秋表示,为了不断创新修鞋技术,她也曾失败过很多次,在失败中摸索经验,最终赢得了顾客的好评。
修习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如果没有后来的修心,那么盛玉秋也许和多数修鞋匠一样,即使业务水平再高,也只是停留在修鞋的层面上。“我们喜欢来这里修鞋,不仅是因为她技术好,更多的是喜欢和她聊天,从她这里我们可以学习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和做人做事的方法。”一位正在修鞋的中年妇女如此说道。
在盛玉秋的摊位前放置了很多小马扎,而这些马扎却无一空位。修鞋并不是一下就能修好的,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在这过程中,很多顾客并没有像普通修鞋摊那样放下鞋就离开,而是选择在摊位前坐下,和盛玉秋聊天。
聊天都会谈些什么?盛玉秋笑了笑,表示无外乎家长里短或者工作经历,只要有了烦心事都可以来找盛玉秋,让她帮忙评理或者出主意。比如婆媳闹矛盾,无论是婆婆还是儿媳妇,都会选择到盛玉秋这里倾诉烦恼,让盛玉秋帮忙解决矛盾。
“大概四五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从此,我便对此着了迷,闲暇之余便去听课,感觉收益很大。”盛玉秋表示,自从学习传统文化后,她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无论贫富贵贱,都要完成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职责。“每个职业和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一旦将自己定位好是什么角色,即使遇到再多的困难也会将职责履行下去。”盛玉秋从不因自己是修鞋匠而感到低人一等,相反她感觉自己可以帮助别人回报社会,生活的很有意义。
修更多的鞋 帮更多的人
盛玉秋的修鞋摊一开就是十五年,在这十五年的光阴中,她顶着风吹日晒,不仅在街头为顾客修鞋,而且也修“人心”。在她的帮助下,多少家庭矛盾和教育孩子的难题都能迎刃而解。同时,她还免费赠送顾客传统文化书籍和光盘。
“一位加拿大顾客也来我这修过鞋,我并没有狠宰对方,而是照常收费,外国友人直夸我‘good’。”盛玉秋表示,无论顾客是谁,她都是一视同仁,有时甚至因为活小而不收费,这让很多人啧啧称赞。
对于以后有什么远大的目标,这位热心的邻家大姐却很平淡地表示她的目标非常简单,但却不容易实现。“修更多的鞋,学更多的知识,帮助更多的人。”盛玉秋说。盛玉秋是一位成功的创业者,但她却是一位与众不同的创业者。从她的梦想就可以看出,即使是创业,也是为他人着想,不以自己为先;即使学有所成,也不忘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