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力》,这些人是厦门当地的普通苦力。虽然清朝已经统治厦门多年,但他们依旧保持了自己的传统,说当地的语言,维持原有的服装风格,他们把清朝强加给他们的辫子裹到了头巾里。在那个时期,就有很多人到美国或南洋打工。
台海网12月11日讯 据厦门日报(微博)报道
2016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在集美举办。阿尔勒摄影节,有摄影艺术界“戛纳”之称,已连续两次在厦门举办。
事实上,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的厦门,与摄影有着很深的渊源。
140多年前,苏格兰摄影师约翰·汤姆逊来到了中国。在最早来到中国摄影的几个西方人中,汤姆逊并未在其中之列,但他却是第一个最广泛拍摄和传播中国的西方摄影家,他比其他记录晚清时期的西方摄影家更深入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因此,他的镜头更为客观,不仅是浮光掠影,也更有温度。
在中国,汤姆逊几乎走遍了华北、华东,大量拍摄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其中就包括厦门。在厦门所拍摄的照片中,除了街头市井,更多的是厦门妇人、普通劳动者,他们站在镜头前表情自然。这个19世纪的苏格兰人非常喜欢拍摄晚清女性的发型、头饰、服装、妆容,尤其是关心她们的生活状态。透过其所写的笔记可以看出,在拍摄时,汤姆逊曾做了大量的沟通工作,说服人们尤其是那些几乎不愿抛头露面的女人走进他的镜头。
本期“城市影像”从《晚清碎影——约翰·汤姆逊眼中的中国》挑选出部分老照片,透过带有人情味和美的黑白影像,一探晚清时期的厦门人。

《闲谈的妇人》,汤姆逊是头回碰见这两名妇人的,当时她们正在站着闲谈,汤姆逊建议她们坐下,会比较放松,当时右侧年龄大一点的妇人正在讲述一位医生给她医治头疼的经历。而左侧的妇人是一个保姆,她则讲述在主人家的遭遇。照片中人物表情真实、自然,体现出了拍摄者对普通人的理解和同情。

《夫妻》,这是身穿传统服饰的一对厦门夫妻。根据中国习俗,当时的夫妻是不会有这样对望的姿势。他们的表情有点勉强,目光也没有完全相对。但女性的头饰非常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