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书店迅捷化、书品供应同质化的当下,加之书业利润微薄、竞争激烈,贵阳本土得以生存下来的书店已各具特色,各拥领地:新华书店的大型、综合,西西弗书店的人文、文创,乐转城市书房的童书、艺培,达德三联、百无一用的小众、精致……
贵阳本土是否存在孵化新兴品牌书店的空间?“千翻与作书店”试图作一番全新的探索,首家店面已于去年12月17日在东门亨特开业,一个月来活动频频,反响不凡。
贵州本土首家跨界书店
“有数据显示:在大型城市综合体里,人们耗费时间最多的是书店,耗费金钱最少的地方也是书店。”著名出版人张立宪先生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书店挣的不是钱,而是时间。”近十年来,自创或引入品牌书店成为大型卖场、商业地产打造城市综合体概念的文化“必选项”。亨特房地产试图全资打造一个书店品牌,营造企业形象的文化的辨识度。
这便是后来命名为“千翻与作”的新书店。
“千翻与作”,是一个有着浓厚贵阳方言色彩的词汇,“千翻”原意为爱折腾、“作”有不将就之意。用千翻与作文化传播公司执行董事黄珺婷的话,“历尽千翻,终得一作”,新书店由此而得名,希望在书店的空间里,寻求生活的多样性与可能性。
和店名的不同寻常一样,这是一家不走寻常路的新式书店。据悉,“千翻与作”是贵州本土首家跨界书店。记者在现场看到,1000多平方米的面积内,融合了设计师花店、生活馆、咖啡、书店亲子等多种生活功能板块。
其中书店亲子板块四百多平方米,书籍方面以生活类、新文学类提升生活品质的类型为主,“今后我们还会根据不同群体的生活需要,在图书的选购上作进一步的细化。比如,引入外版书籍满足外籍顾客的需求。”公司副总经理蔡乐薇说。她同时负责书店的选书工作。书店空间主体设计为开放式的剧场阶梯,可举行较大规模的发布会和分享会;此外还有半封闭的儿童活动空间、相对独立的小型沙龙空间以及咖啡区。
“千翻与作的内涵不只是书店,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能够添加的范围很多,下一步还将加入厨房教室、儿童娱乐、儿童教育培训等功能。”黄珺婷说。
进入书店的3.0版时代
有业内人士总结,第一代书店是只卖图书的实体书店,2.0版是图书+咖啡+文创的多元化经营模式,3.0时代则是打造集品质阅读、艺术展览、创意生活、休闲咖啡等于一体的复合型文化休闲生活空间,引领和满足现代人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千翻与作”书店的创立,标志着贵阳书店正式进入3.0时代。
“在千翻与作这一空间里,我们会举行各种活动,探究并分享生活新的可能性。”蔡乐薇提及了正在书店举行的“寒假艺术套餐”活动:听故事画插画、跟着大师学雕塑、水墨也简约、艺术拼贴、宫灯制作以及画年画过大年。六项活动涵盖了插画、雕塑、水墨、当代艺术、民间工艺六个艺术门类。
书店选择和伍艺空间一起合作。伍艺空间是一家专注于原创艺术推广、艺术衍生品开发以及艺术培训的新型文化创意公司。“通过活动,我们希望孩子在寒假走进书店、走进艺术,跟着老师体验艺术的乐趣,改变要么参加各种补课,要么在家看电视玩游戏的状况。”伍艺空间创艺大课堂的艺术总监曾利说。
“选择伍艺空间为合作方,基于对方不是一家以艺术考级为目标的艺术培训机构,他们的生活美学,试图让艺术成为孩子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蔡乐薇说。
“事实上,我们的合作对方不一定是一个机构,一个团队,一个个体的人也可。”她接着说,背包客的旅行经历,手工达人讲述他的手工情结,台湾的两位老师的英文教学,美国留学的海归研讨现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都是已达成初步意向的合作项目。“总之,在千翻与作的空间里,没有太多的限制,一切都有可能。”
以生活需求激活书店空间
要吸引谁?又靠什么吸引人?这是千翻与作书店在筹划之初便要回答的两个问题。最终,书店将目光聚焦在八零后、九零后身上。“在贵阳本土,西西弗书店抓住了七零后一代或往上数代读者;我们则试图从新生代身上寻找共鸣。”蔡乐薇说。
在她看来,八零后、九零后进入社会后成家立业,正在成为社会主流人群,在互联网时代成长的他们,身上有着不同于上一代人的生活需求和情感状态。“新为人父人母的他们,特别重视家庭亲子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开辟儿童区,除举办绘本亲子阅读等常规活动外,还会准备烘焙、插花等生活美学的课程;在这一空间里,他们也会因相同的爱好、价值观而开展社交,我们会搭建线上线下的社交平台;我们会寻找并发现新的生活话题,让不同经历的群体进行交流,让这里成为新生活、新观点的一个集散地;立足本土,通过本地人、本地书去认识脚下的土地……”她说,千翻与作书店的目的是,让这里成为八零后的回忆,九零后的向往。
“这样的定位和看上去不怎么常规的举措,目的就是在书店行业日益同质化的现在,激活书店空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差异化经营路线。”蔡乐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