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惠民好政策接连出台实施,就业率提高、创业平台拓宽、城镇建设加快、医疗保险完善、新居新村林立、居民收入增加……细数共和县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广大群众分享到了更多改革发展的红利,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突出统筹协调展现城乡建设新面貌

初春时节,漫步在共和县恰卜恰镇,一辆辆汽车飞驰在宽敞的街道上,一幢幢楼房如同石林,一处处商铺生意红火、街道两旁的人川流不息……
这些美丽的画卷,无不展示着共和县狠抓项目建设、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恰卜恰镇的变化并非个案,共和县将小城镇建设作为推进城镇化重要途径,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倒淌河镇、龙羊峡镇、黑马河乡被列入重点小城镇,供水、供电、通信和环卫设施不断完善,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生活环境不断提升。
龙羊峡镇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十分便利,结合推动“精品旅游小镇”机遇,共和县积极打造龙羊峡旅游新名片,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倾斜,使小城镇面貌发生了喜人变化。“现在,龙羊峡镇镇区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来这边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镇区卫生环境也变好了,生意比以前好了很多。”在龙羊峡镇镇区开商店的切羊深有感触地说。
把投资拉动作为稳增长的重要引擎,紧盯发展中的突出短板。一直以来,共和县狠抓城镇和农牧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城乡建设新跨越。
——城乡建设统筹推进,斥资19.94亿元打造大县城,城北新区框架全面拉开,老城区改造全面提质,撤县建市步伐更加坚实。
——全县城镇化率达53.94%,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全面推进,38个村面貌焕然一新。
——交通条件得到空间改善,县乡村路网体系不断完善,共茶、共玉高速全线贯通,实现了交通大提速。
——恰卜恰城镇供水(一期)工程顺利启动,阿乙亥河防洪、沙珠玉罐区改造等重点水利工程全面完工。
——1276户农牧民彻底告别无电历史,电网建设实现全覆盖。
眼下,共和县城镇变得整洁靓丽、秩序井然,乡村再现田园风光、生态美丽,共和大地展现出更整洁有序的靓丽形象。突出共建共享促进人民生活新改善

建设富裕美丽幸福共和,根本目的是让人民生活更幸福更美好。这些年,共和县围绕增进人民福祉、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坚持共建共享,大力推进各项民生事业,着力补齐民生短板。“能带着乡亲们一起赚钱,真好!”回顾这些年来的成绩——合办合作社、订单不断、业务增长,共和县江西沟乡青年致富领头雁索南加十分自豪。他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将订单分发到有需要的农户家中,带动周边牧户共同致富。
在共和,像索南加这样的创业明星不胜枚举,昔日“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打工想法,已转变成“一人创业、带动一方”的创业思维。
坚持民生为本,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共和县党员领导干部坚定不移的工作方向。每年,共和县财政总支出的75%左右投入民生领域,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新提升。
——累计投资1.75亿元实施扶贫整村推进、异地扶贫搬迁、连片开发扶贫等工程,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3万人。
——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各级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切实改善,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两基”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
——文化事业快速发展,一批文化惠民工程相继落成,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体赛事活动成功举办,共和对外影响力与日俱增。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医疗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人口计生工作成绩斐然,保持全胜“标兵县”称号。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累计新增就业3148人,农牧区劳动力流动就业16.97万人次。
——累计投资16.4亿元,实施城乡保障性住房37675套(户);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低保、救灾救济、住房保障为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困难群众生活得到切实保障。
共建共享,作为共和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在共和县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州委常委、共和县委书记陈鸿林作报告时说,未来5年,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主要目标,无论是发展理念还是发展主线,无论是重点任务还是重大举措,共和将继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处处得到体现。突出生态优先厚植绿色发展新优势
随着生态保护“集结号”的吹响,绿色已经成为共和未来发展的“主色调”。
站在塔拉滩上,绵延数公里的防护林带和一块块闪耀的太阳能光伏电板构成了绿色的“海床”,从风沙肆虐到天蓝草绿,共和县在发展的同时,不忘生态环境治理,为“绿色经济”发展构建起强有力的生态屏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是一条转型发展、全面发展、永续发展之路。我们一定要把这个重大命题解好抓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真正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放在最优先的位置,让共和绿地常在、清水长流、蓝天永驻。”共和县县长华旦在接受采访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