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4月1日讯(记者 陈秀娟)3月28日,阳光格外明媚,刑满释放人员罗某穿戴整洁早早地来到金沙司法所,他的脸上始终保持着难得的笑容。这一天再普通不过,但对于罗某来说却意义非凡。接过司法所工作人员手中的《电工证》,他目不转睛一字一字地看着,看完轻轻地合上,紧紧地纂在手里。经过近半年的努力,他终于如愿拿到了这本重新燃起生活希望的证书。

2011年,35岁的罗某因交通肇事罪在金沙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刑满后转为安置帮教人员。案发时,他女儿仅周岁,妻子体弱多病,交通肇事罪的民事赔偿使这个原本就拮据的家庭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在帮教期间,司法所结合其文化程度低、无特殊劳动技能,生性腼腆的特点,只能介绍他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活,同时,他也帮着哥哥做些水电杂工。每每问起他对未来有何打算,他总是一边抓抓头,一边羞涩地回答,“做一名水电工”。
2016年9月的一天,金沙司法所接到县司法局通知,市司法局将组织一批刑满释放人员进行免费电工培训。一得到这个消息,所里马上就想到了这位憨厚的老实人,但是到福州培训吃住行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况且培训期并不短,“他有钱吗”,“小学文化程度,他会拿到技能证书吗”,“老实人都带三分倔,他会去报名吗”,带着这些困惑工作人员来到罗某家。不料,刚宣传完这次培训政策,他就迫不及待地满口答应,抑制不住地喜悦,“如果能拿到电工证,我也可以做正式电工了。”他的态度让工作人员既欢喜也略有担心,如果他花了钱却无法通过考试拿到证书该怎么办?
在为罗某办好一切报名手续后,所里接到培训带队领导电话说罗某没到集中地,他缺席了。工作人员马上骑车到他家,发现他今天没有做工,一脸沮丧地坐在角落里,一问才知道他昨晚没拿到工钱,没有车费去福州,工作人员连忙递过两百元钱让他马上上车,他一脸的羞愧,同时又利索地提起早已就备好的行李出发前往福州。事情终于有了个好的开始,但坚持是多不容易啊!他自卑,学识低,学习起来很困难。他家庭贫困,为了节省一点住宿费,培训期间每天坐车往返福州金沙。所里知道他确实不易,安排人员轮流通过电话、入户鼓励他要提振信心。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他坚持考完了所有的科目。等待成绩的日子是难熬的,他三天两头到所里打听成绩,患得患失的询问工作人员:“怎么这么久了还没有消息啊,是不是没有考过啊,白花两千块钱了”。工作人员也只能一面耐心开导他一面陪着等待。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所里终于等到了好消息,县司法局通知罗某考试合格,拿到电工证了。

金沙每年像罗某这样的刑满释放人员不在少数,为了进一步做好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我所从“衔接接收、教育帮扶、服务管理”三方面入手,始终坚持“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方针,用爱心去感化他们,用真情去打动他们,用道理去说服他们,不断提高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质量和水平,近年未发生一起重新违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