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一场寻觅桃源新境的序幕拉开。数十家全球奢侈生活方式媒体主编首次造访融创•苏州桃花源,全景体验当代语境下的“书•评、香•蕴、茶•道、乐•声、味•真”桃源五境诗生活,更以书评的名义十问“桃源新境”。这不仅是一次国际级的美学盛宴,也是一次有关桃源匠心的深度对话,更是一次对生活本质的精神溯源。
当媒体主编们沿着步道进入融创苏州桃花源的迎宾会馆时,室外的嘈杂顿时消弭于无形。拜石园的大门一开启,一整块“透、瘦、漏、皱”的太湖峰石扑入眼帘时,一些懂行的主编们当即惊讶不已,赞其精美程度可媲美留园的冠云峰。而当听说连著名书法家、文物鉴定专家、从事文物收藏四十余年的蔡国声先生都惊叹“好一块石头,不得了,价值连城,比得上江南三大名石之一、上海豫园的那块‘玉玲珑’”时,主编们对融创中国的造园之心有了浓烈的兴趣。
至此,如何进入桃花源?有媒体脱口而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顺着手指的方向,主编们便看到了一条在春日里仿佛泛着波光粼粼的通幽曲径,以及“两岸”青翠欲滴的竹林。原来,香山帮的匠人们运用水波纹的花街铺地手法,让千年文章《桃花源记》实景化。
花街铺地,是苏州园林营造八大作里的“土作”,工艺要求极高,一个资深的匠人,一天也只能铺2个平方米,然而整座桃花源里就荟萃了水波纹、十字海棠纹、冰裂纹、龟背纹、灯笼纹等多种样式。据悉,这片“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竹林将成为融创桃花源系列产品的标志性景观。
沿南北主轴卧龙街,过八角门,步入开阔的腊梅庭院之后,就看到了以宋代“平江图”为蓝本的东西水巷,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气象让整个媒体团都心悦之,直叹:“这里就是一个微缩版的苏州嘛!”
是的,桃花源的规划理念原本就传承《平江图》。姑苏古城至今传承了2500年,但是它“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整体规划至今依然基本完好,这在全球都属唯一。桃花源里的水系都是自带水循环的活水,水巷两边种着一些柳树,如今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垂柳可以低垂到水面上,紫薇、石榴、枫树,还有海棠都会开花,那才是万紫千红、晴风暖翠的“风光不与四时同”。
当媒体团缓步慢行在按照网师园布局规划的中心庭院时,天地间真正豁然开朗起来。当听说身处之处叫作“竹外一枝轩”,对面的亭子名“芙蓉榭”,中间连着仿照拙政园的小飞虹,另一侧则连接“月到风来亭”时,媒体主编们感叹不虚此行,融创苏州桃花源真是集齐了苏州园林的精髓。
据悉,苏州桃花源现世至今已逾四载,早以“中国又一园”之姿蜚声国际,成为全球世族传承的当代人文藏品。主编们认为,最好的艺术和设计是奢侈品的重要内核。从这个角度看,桃花源当之无愧是“人居界的奢侈品”,它融和了设计师的初心和香山帮的匠心。
苏州桃花源的主要设计师计浩明表示:“苏州桃花源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不只有一个奢华的外壳,还有传统文化的精气神。它是活的。我们在设计之初,所思所想的即是,一方面要与自然达成共识,另一方面要提供园林的主人最纯粹的雅致生活方式。”
出席当天活动的另一位嘉宾——香山帮传人、国匠张喜平则自豪地说:“在苏州桃花源,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极其讲究工艺与典故,所见之景均为‘全手工’打造。每处山水经过几十道工序的反复斟酌后,才有了今天精雕细琢的呈现。”在他眼里,从融创到香山帮,造这座桃花源的都是一批痴人。只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如痴如狂的人,才能造出一座举世皆惊的当代桃花源。在主编们眼中,艺术的重点从来不是100%的复古,文化和社会对艺术的审美也在与时俱进,当今融合的复古才是真正“新的开始”。“桃源新境”正是在这背景下应运而生,通过文化的传承,重新唤醒人们对生活本质的追寻,让人回归自然。
苏州桃花源已然成为全球人居界的审美坐标,融创“桃源新境”还能更上层楼否?当获悉继苏州桃花源之后,融创今年还将有以山地和疏朗为亮点的南京桃花源,以及更具全球化融和气质的上海桃花源面世,媒体主编们又再次兴奋起来,他们期待更多桃花源坐落于繁华都市中,期待在融创的引领下,中国有更高多的全面复兴东方诗意生活的建筑将人与自然紧密的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