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生活 > 正文
   
 
共享单车改变生活 市民:与人方便也是与己方便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7-05-17 08:01  来源:长江日报
 
 

 

黄鹤楼景区周边摩拜单车推荐停车点,车辆停放有序。(记者 郭良朔 摄)

 

黄鹤楼景区周边摩拜单车推荐停车点,车辆停放有序。(记者 郭良朔 摄)

原标题:共享单车解决了难题改变了生活 市民:与人方便也是与己方便

长江日报讯(记者 刘智宇)“共享单车,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难题,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昨日,长江日报记者在武汉街头随机采访10余位市民,受访者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出这样的观点。

上班路上难题迎刃而解

53岁市民成铁杆“粉丝”

昨日16时许,记者在江汉区菱角湖万达门口看到,人行道上停满共享单车,不时有市民拿出手机扫码取用。

“共享单车最大的优点就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家住附近的陈先生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自己准备去江汉路和朋友聚会,坐地铁2号线是最方便的。“小区距离地铁站一公里多一点,走路得十几分钟,打车又划不来。”他说,骑共享单车到地铁站只需要几分钟,轻松省力。

53岁的袁女士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职业技术学院任教,昨日,记者在解放大道中山公园公交车站偶遇她时,她正拿着手机扫一辆摩拜单车的二维码。

“我家住取水楼,单位的班车固定停靠点在中山公园,1公里多的距离让我很为难。”她说,以前,自己每天一早在取水楼坐公交到中山公园,下午下班再坐公交从中山公园回取水楼,最大的问题是时间不好把握,“等公交车时间一长,容易误了班车的点”。半个月前,看到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共享单车,袁女士也尝试了一把,从此乐此不疲。

用一晚上时间学会了骑车

“我不能落伍社会风尚”

“看到街上这么多人在骑,很难控制自己不去尝试一把。”采访中,市十九中的初二学生小熊说出了不少年轻一代的心声。

在地铁2号线中山公园站外,市民谢先生在一排酷骑单车前驻足,左看右看,拿出了手机扫码尝试取车。“摩拜、ofo、Hello bike我都骑了个遍,这种酷骑单车还没骑过。”谢先生说,自己使用共享单车,除了需要时方便,还图个新鲜。

对于各种共享单车的不同之处,谢先生如数家珍:这种共享单车轮子窄,那种共享单车减震差,另外一种共享单车押金贵……谢先生说,时间长了,自己成了共享单车的“专家”,时常在亲朋好友圈里分享自己对于共享单车的各种心得。

24岁的徐先生的经历更为有趣。“我今年才学会的骑车,就是骑共享单车学会的。”徐先生说,身边的朋友都在骑共享单车,骑自行车似乎成了一种社会风尚,“我不能落伍”,于是,徐先生用一晚上时间学会了骑车。

朋友圈分享路线和里程

节能环保运动健身“一骑多得”

“我这是赶着接孩子,不然肯定会骑单车。”昨日17时许,市民李女士在菱角湖万达广场外,从路边停靠的一排共享单车中,解锁了自己的电动车。

她说,自己是个骑行爱好者,去健身房的时候,首选项目就是动感单车。接触共享单车后,自己很快上了瘾,一般能骑自行车,就绝不骑电动车。“平时上班久坐办公室,骑车也是一种运动健身的好方式”。

职高学生小邱也说,自己经常通过朋友圈分享骑行共享单车的路线和里程。在她看来,共享单车代表了一种绿色出行的生活方式,“现在大家对空气污染很关注,常常抱怨空气不好。大家多骑共享单车出行,少开机动车,也是在践行节能环保的理念”。

惋惜共享中的不文明

“与人方便,也是与己方便”

采访中,不少市民坦言,随着共享单车日益普及,不少问题也随之显现。

长江日报记者看到,在菱角湖万达门口,市民潘女士和朋友骑着共享单车前来逛街。下车后,她们将单车整整齐齐地停在人行道上设置了停车桩的区域,确保单车不挡道,才锁车离开。

“确实有些人将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潘女士说,共享单车随停随取,一些不注意文明用车的人将共享单车停在机动车道上、停在小区内,确实不可取,“与人方便,也是与己方便”。

同一地点,市民杜先生拿出手机准备取用一辆共享单车,结果失望地发现:这辆单车的二维码被人刮花了,扫不了码。“好不容易才找到一辆。”杜先生说,使用共享单车的人越来越多,使用行为的文明与否,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城市的文明程度。

网友留言>>

“太方便了,一定要顶!”

(记者 李亦中)共享单车一夜之间在江城“圈粉”无数。长江日报记者昨日网上浏览与共享单车有关的话题时发现,网友们对共享单车的便捷极力推崇。

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深受上班族欢迎

“太方便了!”这是网友们给共享单车最多的评价。

“路易安娜”:可以骑着摩拜到地铁站换乘,下了班又可以骑着单车回家,非常好地解决了“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作为上班族,一定要顶共享单车!

“方寸之间”:从家里到公交站有差不多1公里的路,打的太贵,步行又嫌远。在小区附近找到共享单车,骑上两三分钟即可到达车站,节省了更多时间,也节省了金钱。

“春天来入住”:坐公交在距离单位3站路的时候碰上大堵车,看到路边有共享单车,果断下车,骑上车就使劲往单位赶。爱死共享单车了,省了200元罚款哦!

绿色低碳,乐享“健康自驾游”

共享单车的便利、低碳,也悄然改变着市民的出行方式。有网友称,骑着共享单车游历市区、市郊景点,是另类“健康自驾游”。

“花儿朵朵”:上个周末一家三口,骑着共享单车到孩子他爸的母校,来了一趟“亲子自驾游”。一家人玩得好开心啊,一周的疲惫荡然无存。

“糖葫芦卖的什么糖”:宅了一个月的4条汉子,骑着摩拜到东湖绿道疯玩了一天。

“节拍器”:久坐上完一天班,路边“捡”个单车骑回家,真是不错的锻炼方式。

乱停放遭毁损,网友呼吁文明用车

共享单车给市民提供了便利,但一些不文明甚至违法现象在共享单车上仍不时上演。一些网友在网上晒出共享单车乱停乱放、人为毁损的图片,呼吁大家文明使用。

“乱得糊涂”:经常看到共享单车车座被拆卸、轮胎被扎漏泄气,或者二维码被刮花等等,这究竟是共享单车企业间的恶性竞争,还是无聊人士的故意破坏?

“198522116”:共享单车给了骑车人方便,但乱停乱放也给行人添了一些不方便,公交站台,人行道,景区门口,到处挤满了共享单车,怎么破?

“梦想蓝天”:回家发现楼道里居然有辆共享单车,难不成有人将共享单车变成了“私人专车”?

 

在东湖绿道,许多市民选择骑共享单车出游。(记者 郭良朔 摄)

 

在东湖绿道,许多市民选择骑共享单车出游。(记者 郭良朔 摄)

与人方便也是与己方便 请您适应共享时代的文明要求

(本报评论员 肖畅)互联网时代的经济模式创新,为“共享”解决了技术上的可能,特别是新近兴起的“共享单车”,让人们越来越切实地感受到,一个“共享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任何新事物,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难免会带来新的问题和考验,需要人们在意识和行为上适应调整。共享单车帮助许多人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使得绿色出行渐成风尚。与此同时,车辆的维护、使用、停放等,出现了不少虽可预料、但仍令人遗憾的问题。这一城市出行模式的大改变,也就成为对城市文明的新要求,需要我们从方方面面进行调适,尽快形成共享时代的新文明。

共享,意味着人人拥有,人人便利。例如共享单车,骑行者虽然不拥有对自行车的产权,却共同拥有使用权。只有车辆被最大化地共同使用,这种模式才能成立,每个人才有长久使用的可能。如果我们把车辆锁起来,或者放在自己家里,短时间看似乎是拥有了更多,最终却会是一点都无法拥有。

共享,既是共同得利,也是共同责任。共享单车为运营企业带来成长的无限可能,那么企业便需要为解决它增添的新问题付出成本,这是责任。共享单车为城市解决了微出行和绿色交通问题,城市在道路分配、停车场所划定上得想办法,这是责任。我们每个使用者当然是更直接的受益人,按规矩停放、按规矩骑行,也是责任。这些责任,一起构成共享时代的城市新文明。

我们无意于把共享时代的短期不适应归结为素质问题。这是一次“相遇”,就像工业化初期人与机器的相遇,新交通时代我们与地铁的相遇,我们得由不适应迅速转向对规则的顺从,养成新的文明自觉。譬如电梯出现以后,大多数人有了先下后上的意识;城市有了地铁以后,我们改掉了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吃东西的习惯。

共享,分享,在过去是一种美德,具备这种美德是高尚,不这样做也无可厚非。但进入“共享时代”,它就应该是基本的文明标准,是对我们每个人提出的要求。共享精神,共享文明,因此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强制性,如果不能尽快适应,便会付出代价、受到惩罚。对于企业,是失去了成长的潜力,对于城市,是失去了拥抱未来的机遇,对于个人,是你成为公共生活中被厌弃的对象。

共享单车出现的问题,提出的城市文明新要求,是普遍的。我们发起适应“共享时代”文明新要求的倡议,是因为我们希望武汉这座城市,在各方面有先人一步的表现,是因为我们相信,大家共同热爱着这个城市家园,一定会不断做更好的自己,让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园具有格外吸引人的美好。

 
 
 
责任编辑:
余仁俊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共享,单车,改变,生活,市民,与人方便,是与,方便,黄鹤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生活污水变清流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广西聋哑儿童体验军营 学习勇敢面对生活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